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范文

    李廷焦

    摘要:我国具有璀璨的历史文明,而这些历史文明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统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是千年来中国各历史阶段思想融合后的产物,是全民族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为了让这些传统文化得到相应的保护和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对高中生来说,把它融入平时的教学中是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167

    经过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很强的包容性,它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之一,通过对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多种文化意识形态聚集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得以保留与发展。在丰富文化思想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还起到启迪人们的智慧,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一、传统文化现状简析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而青春期的少年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高中生接触到诸多的西方文化,对于原有的所谓的传统的观念或将将慢慢淡化。一个个西方油画展让人们熟悉了拉斐尔、梵高、达芬奇等油画大师,而中国的国画大师却鲜少有人问津;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市井胡同,也渐渐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所替代。这些传统文化的丢失,让人们感到惋惜。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汉服等具有中国风的事物开始兴起。它让传统文化又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通过汉服,大家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汉服,再通过汉服去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中国风,就是国风,它包含着很多和中国相关的元素,像红色,中国结,龙凤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结。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被大家重新接受和喜爱。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基础上,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而学生就是最好的载体。

    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而传统文化的作用就是涵养心性,养成道德观,启发人性,培养爱国之心,最后形成大同世界,真正地促进文明的发展。在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内容。

    屈原的《离骚》就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浩然正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对百姓艰难生活的怜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又写出了自己早上提出建议,晚上就被罢免的无奈和对君主听信小人谗言的愤懑之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生动地诠释了屈原宁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铮铮傲骨。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则体现出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作者不远千里,从青岛赶往北平,只为看一看,再次感受一下这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清、净、悲凉的。别的地方的秋都赶不上这里,只因为这里是自己的故乡,生自己养自己的地方。

    像这样可以教导学生们传统文化的教材内容比比皆是,在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让学生学习了传统文化,又兼顾学习了古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背诵能力,一举两得。

    2.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想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课堂上的渗透就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这里,学生可以更多地接受到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这些都是在平时接触不到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相关知识,我们就必须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环境布置:可以在教室的空白墙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像苏轼、李白、杜甫等,或者张贴一些名人的字画、名言警句,像《兰亭集序》《虾》等。在黑板报上也可以独创出传统文化角,每天都写上一首古诗或者一句名言,来营造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教学布置: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进行播放。或慷慨激昂或沉缓委婉的音乐可以激发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有利于把汉文字语言之美烘托出来。而视频则是通过视觉记忆来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易于学生理解文化内涵。

    3.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渗透传统文化。

    文言文承载着一些很重要的文化信息,如果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学好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那么,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文言文中也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我们应该从这些文言文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弘扬中国传统中的自然之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绘了一幅名人志士于美丽山水间集会的景象。既描写了山水的秀丽,又写出了友人相聚的热闹情景;既写出了士大夫的率真自然,又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展露无遗。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也可以在讲课时放到屏幕上给同学们欣赏、评鉴,培养学生对传统美的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

    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苏轼的《赤壁赋》中游览的是赤鼻矶,不是真正赤壁大战的地方,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到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姿。可以让学生们在假期去真正的书中写到的赤壁之战的地方看看,到了那里,一定會对《赤壁赋》中的某些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实践,对历史事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会让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人心的力量。

    三、传统文化的未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她就像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手握一支牡丹,头上插着简单却又精致的翠玉簪子,脸上带着京剧味道的惊艳轮廓,在青玉环珮的叮当作响中缓缓走来,让人迷醉不已。她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古典,精致,而又美丽。当我们为传统文化惊叹不已时,仍然有人会对对这种美嗤之以鼻,但是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上来就给他一拳,压制和反驳他,而是要用我们的耐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徐徐诱之,让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领略到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传统文化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在显示出她的内涵的前提下,用更加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与性格特征,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经历生死存亡的考验之后,还在继续吸引着、影响着我们。但是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跟随着我们的审美而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和发展,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对我们的熏陶,他依旧是我们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的源头。

    参考文献

    [1]郭瑞霞.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7):28-29.

    [2]朱秀颖.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15.

    [3]姜明亮.高中语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