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
范文 | 马玲 摘要: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类科目,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提高文化素养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初中语文相比于小学语文,更重视对文章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教学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难以理解文章导致背诵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在考试中难以找到阅读题目的关键,导致丢分情况出现,故此开展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广泛阅读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173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文章难度提升,背诵任务量提升,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原因在于,初中生正处于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相比于知识的传授,应当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中学教育的开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戒掉小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松散学习习惯,将精神紧张起来,逐渐向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思考习惯靠拢。学习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工作,因为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是祖国发展的根基,初中生由于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阻碍,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半可以通过开展课前预习的方式解决,将下一堂课讲解的课文内容提前阅读,理解大意后划分段落,如果课后要求有背诵任务,对需要背诵的段落进一步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狼》这篇课文时,本篇文章是描写屠夫遇狼的文言文,对课文的背诵提出了要求,由于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强,我对预习任务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由于课后任务有全文背诵,因此我要求学生将文章至少朗读三遍,并默读两遍,以在预习过程中做到熟练朗读,同时要求学生们在默读的同时要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和情景的模拟。为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我还提出相应要求:“我会在课堂进行检查,但我知道某些学生的能力特别强,提前不预习也能很流畅的朗读,所以我会对文章的情节进行提问。”以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并且学生们也会被我这种特殊的课堂提问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在保证完成教師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同时,我相信通过预习,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带动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保证将全班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自己的讲解节奏中,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影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处在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感受自身的能力特点与特长,为高中科目的选择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仅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也为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做好铺垫,推动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例如,在学习《论语》这篇课文时,《论语》是我国文坛的瑰宝,也是教育事业的宝典之一,值得所有人进行熟读学习及掌握,在初中课文的学习进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明确文章学习的目的,不仅要求其能够熟读背诵,更要求其要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内涵,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们能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传承。再加之本篇课文的课后任务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及准确默写,因此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要求学生们“以抄写的方式进行记忆,边抄写边默读,虽然每一段看起来很短,但其中的字词稍不注意便会写错。”提醒学生们在预习时要注意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其能够认识到本文的重点所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广泛阅读提高素养 预习任务布置可以采取一些复习的思路,复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览,拓宽知识面,而教师可以将此任务搬到预习过程中,先拓宽了解,提升认知,引起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课文内容的学习难度便降低很多。相关文章的选择需要教师来完成,选择的范围可以按照时间、作者和题材等角度进行规划,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制定。同时通过此预习任务,可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全面能力。 例如,在学习《马说》这篇文言文时,我要求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以资料查阅和搜集的方式对作者韩愈进行了解,了解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个人生涯、书写本篇文章时的心态,以及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主旨思想。并要求学生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阅读《杂说》中的其他文章,以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韩愈。进而使学生们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文言文的预习效果,并能够使学生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己对文章和文章作者独特的认知,符合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独特性”的培养,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对一切事物及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促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总而言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进行预习目标的制定、预习内容的设定,以在帮助学生们完成预习任务的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使其能够更有目的性的参与课堂学习,更进一步促成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为其在将来更深入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更高质量的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如何通过预习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 [2]库尔班江·马木提.对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几点见解[J].赤子(上中旬),2015,(20). [3]杨慧滨.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6,(0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