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预习——学会学习的开始
范文

    段旭娜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学校学习毕竟只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小段历程,学生在广阔社会中不断成长,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学习。我们可以说,学习能力是从预习开始的。

    关键词:预习;学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202

    一、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预习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新课的大致内容后,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新的内容有较好的把握,知道自己哪已经了解了,哪些是自己比较疑惑的地方,哪些是自己根本不懂的内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错误或疏漏,这会让学生保持头脑的兴奋性。所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便会有更多好的学习体验,形成更强的学习動力。

    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指学生已经学过并掌握的知识,“新”是指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学习内容,能否把握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洞察新内容隐含的思想方法等,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检验或者矫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会获得很大的提升。

    二、学生预习是教师备课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是完整的、发展中的人。预习又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由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新课中的一些难点学生已经尝试自己解决并基本掌握了,对于尝试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会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就会格外注意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备的就是学生。学生有自己的认知水平(记忆、理解、思考等认知水平)和学习准备水平,教师对学生水平的认识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的选择、难点的突破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对所学内容独特的认识,由于家庭、社会、学生阅历等方面的差别而造成认识的不同。因此,无论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还是要求学生不预习,其结果只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有所区别而已。优秀的教师通过有效的预习要求或指导,可以更好地统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缩小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为集体授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来安排教学。 所以说,学生的预习所能达到的高度是教师备课的基础

    反过来说,禁止学生预习只能说明教师还没跳出教材去看教学,思想还被教材束缚着,忘了“教义。

    三、预习是有方法的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学段也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之前,比如在起始年级、在一门新课刚开始时,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发放预习提纲、编制学案等方式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了解预习重点,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验。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方法,学会运用工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实践对学生今后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在预习时也要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自己听课的重点。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提纲或学案的指导内容,只用要点来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具体要求下完成预习的目的。

    从始至终,学生的预习是可控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而教师在通过观察、检验后,就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加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密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效率。

    四、预习让课堂生成更多精彩

    现代社会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方式上的选择,如家庭学习、课堂学习、同伴学习、网络学习等。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预习可能让学生生成多种资源,有些内容甚至是教师所不了解的。

    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淌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站在学科甚至生活的高度,让多种资源在课堂上碰撞,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碰撞,就一定能让课堂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林贤真.借助预习,培养自学能力[J].新课程,2020(34):172.

    [2]顾春凤.学会预习,提升学习效果[J].新课程导学,2020(21):85-86.

    [3]陈佳伟.抓课前预习 促学生发展[J].新智慧,2020(18):8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