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范文

    谢明霞

    摘要:中小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重要群体,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找出相关对策,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相关的解决手段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2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眼界不断提高,不同方面的信息都充斥在网络,暴露在中小学生的面前,社会、家庭的情况也逐渐复杂,家长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也更加重视。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手段;将传授知识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培育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中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没有一个成熟的是非辨别的观念,抗挫的能力也比较弱,常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

    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小学升入中学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过于敏感常因环境的转变而出现一些症状。

    例如:产生情绪障碍,有产生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想要通过挑战权威来吸引他人注意,总是违反纪律等。但当适应新环境的学习过后可以逐渐缓解。一般个性内向、胆小、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2.学习方面问题

    学习是中小学生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但当代中小学有70%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常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失眠,瞌睡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丧失自信,烦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3.出现厌学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5%的小学生有厌学情绪,7%的中学生会有逃学的现象。出现厌学情绪的学生主要会出现以下表现: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偷偷看动画书,打瞌睡,或者旷课,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情况。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问题

    人在社会生活主要是通过语言沟通进行交流,但当今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中小学人际交往也常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擅自打断他人话语,不听取他人意见,以个人为中心,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心理承受能力差,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对于他人的问题经常袖手旁观,不予理会。

    二、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由于生活压力的原因,很多学生没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即使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生活,也有不少家庭出现家长一天到晚在忙工作,很少和学生交流的情况。除此之外,当今信息化程度变高,很多学生将自己的时间和经历都投入到了网络中,过分依赖网络信息,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宣泄自己的情感。中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在家庭和学校。因此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例如:很多家长习惯贬低孩子,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奋发图强,但这样家庭环境的孩子大多会又自卑的心理;有的学生家长疲于生活压力,对待孩子漠不关心,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上了几年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容易缺爱;有的家长对待孩子过于关心,强迫孩子学习各种艺术技能,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宣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成绩才是重点”的教学理念还是广泛的存在在教师和校领导的心中。

    例如很多教师对于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分纵容,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较忽视。因为学生的成绩较差、不听话就忽视学生在体育或者艺术、德行方面的优点,从而使这些学生破罐子破摔,从此更难管教。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手段

    了解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就应该从以上原因中找到相关的解决手段,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更茁壮的成长。

    1.家庭方面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重点。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家庭大多都十分美满,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当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能够放下手机和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流可能是谈论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可能是一起玩一局游戏又或者是在学生写作业的边上处理公事。都能营造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从而会将自己心理的问题或者疑惑告诉家长,家长则可以利用自己的阅历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也会更加积极阳光。

    2.社会方面

    社会是复杂的,面对千变万化充满诱惑的社会,教师能做的是帮助学生更准确客观的认识当今社会,如此才不会被当今一些不良舆论所影响。社会相关组织也应该注意年龄段的分区,对于不成熟的学生宽容对待。

    例如:教师可以联合家长或社会组织参观一些工作场地,让学生知道网络传言可能是虚假的,只有眼见才有可能是真实的。相关组织可以定期走进校园进行科普,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当地特色的传统文明艺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了解自己的精神情况,帮助学生从虚无的网络世界中解救出来。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相对缓解,变得更加正能量。

    3.学校方面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想法,不能以分数和听话程度来定论学生的优秀程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利用优点来引导学生变得更加正面。

    例如:班级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于语文数学等主课项目不太感兴趣,但是体育成绩却不错,教师就可以联合体育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不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尝试多在自己薄弱的学科花点心思,若有进步就应该不吝啬夸奖。

    总结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想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是仅靠药物或者上述一方的人努力就够了。教师、家长和社会应该给予中小学生一定的耐心和宽容,自己做好榜样,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从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从行动上关心学生。

    参考文献

    [1]夏友奎,彭文波,石长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8):58-61.

    [2]韦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4):130-131.

    [3]刘春敏.探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2020(13):2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