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阅读”变“悦读”
范文

    杜慧霞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教学过程与目标相对孤立,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未能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情感和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应当加强对于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8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爱学”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养成快乐学习语文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放教学,拓宽视野

    开放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接触面和语文学习的空间,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用课内来指导课外。要牢牢树立教材的“例子”观念,使学生掌握与阅读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由课内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以《白杨礼赞》为例,在这篇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重点,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手法,我选取了巴金的《灯》和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作为课外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强化了教材的“例子”观念。

    其次,把课外活动引向课内,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把阅读课与实际观察联系起来,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的迁移。

    最后,积极推荐优秀的语文阅读学习素材。优秀的语文阅读学习素材,既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學生保持阅读学习兴趣、扩大阅读数量和阅读范围的重要保障。

    三、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比过程更重要,语文老师必须指导学生会读书。

    1.教给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最基本的知识,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其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给学生进行层次阅读: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主题;朗读课文,体验情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同时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作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

    4.教给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认真听教师对重难点的点拨,最后再升华拓展。

    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就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四、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阅读者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的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小天地,走进世界大天地。

    (2)要花大力气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和课外阅读量。

    五、注重体验,张扬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课堂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新一代的学生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1)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 多元解读”,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有的学生认为屠户的做法并不机智(应同时投两块骨头借机甩掉两狼),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2)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在教朱自清的《春)》 时,我让学生想象“春草图”"春花图”并让学生描绘,真正体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要善于创设宽松的条件,多一些发现,少一些拘束;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否定,使学生不断凸显自我,让语文学习充盈着乐趣。

    六、顺应时代,培养思维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语文作为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应富有创新内涵,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富含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要占每期3/5的教学时间,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语文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创造、思维的开拓多半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忽视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剔除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

    总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知识学习视野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积极丰富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情感与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前进,迎来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片艳阳天。

    参考文献

    [1]张金章,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3);

    [2]潘宁,品位阅读:从选书开始,语文教学通讯,2012(5) ;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