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策略
范文

    刘真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06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引导人类形成社会意识。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有的学科都会与学生实际生活環境建立联系,而在初中生物课程体系中关于生态与物种的价值观教育是引导学生建立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的给予,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过程给自然中其他物种带来极大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因人类频繁的生产活动而日益严重。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依然有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过于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也出现了唯成绩论,而生物在中考中分数占比不高,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也不高,加上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普遍不高[1]。

    2.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会更高效。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需求,以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当前,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依然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

    二、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加强导课互动,埋下合作种子

    导课是每一节生物课的开端,如果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将合作意识、合作的种子埋在学生心中,则可以给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保障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加强导课环节的互动性,创设问题互动情境,让学生可以围绕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话题讨论起来,积极交流,勇敢表达自己的观念,思维碰撞出火花。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不可脱离学生的交流讨论,而是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一员,一方面拉近师生距离,一方面动态获取学生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情变化,给合作学习的因材施教提供可靠依据。

    例如,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这节课的新知识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了解这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横向比较这三类植物特征,并培养学生形成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正确思想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三类植物图片,让学生分辨,并在交流中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认识,相较于文字导入活动,图片导入更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学生看着眼前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植物,回忆生活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常见植物,根据共性合理推测判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出现想法不一致时,汲取他人观点可取之处,完善自己对植物的认知体系,合作学习性质的导课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新知识学习探究热情,也切实埋下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种子。

    2.活跃气氛,以问题为驱动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比较低下。为了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地面上的生物”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地面上的生物呢?植物有哪些?动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你见过数量最多的地面生物是什么呢?”这些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的提问可以延伸到教材外,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留住碧水蓝天”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几年我国的环境逐渐得以改善?你在生活中有什么保护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生物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

    3.深入挖掘生物学教材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

    生物课本是初中阶段整个生物教育体系的重要文本,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大部分教师都将生物课本作为教案、课题的核心,但是,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虽然紧密围绕教材,重视教材内容,但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真正作用,导致生物教师“教课本”的尴尬境地。对此,生物教师应当将中学生物学课程与生态价值观教育联系起来,让生物课本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辅助教学手段,将生物课本作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而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在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上做好充分准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丰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生动的教学视频;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应贴近生活,利用生活中各种常见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缪柳华.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3):146-147.

    [2]王志强.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0).

    [3]翁红阳.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 新课程, 2019, 000(004):203-2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