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
范文 | 韦微 摘要: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其在图文并茂中建立知识的记忆链接,在多色彩的分支中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恰好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模式,既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真正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但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仍相对匮乏,且停留在较为浅表的层面。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17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中既要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的系统,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导向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一、引入思维导图的突出优势 首先,思维导图能提高备课效率。历史教师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还经常面对着“短路”的困扰,即一旦思路被打断就需要翻阅教案,面对大量的文字,有时很难立刻衔接上思路,导致课堂的中断。而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教案就可以用图形和关键词代替较长的句子,避免了耗时费力的大量书写。同时,用脉络清晰的分支代替前后罗列的要点,思路一目了然,即使课堂暂时中断也能通过关键词的提示快速衔接上。再次,极具开放性的末端留白处可以填充教学反思,为下次备课提供借鉴与参考。其次,思维导图能促进教学相长,因为思维导图的构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生活经验,设计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会使教师看到自己知识体系外的扩展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教育氛围。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也更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变“讲堂”变为“学堂”。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逐步绘制而成,它可以将知识点的认知层面从点-线-面-体等充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掌握到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进而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与自身的专注力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联想力与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一)分解目标,逐级落实 新课标新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很难通过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培育,需要一线教师开发具有长期性、层次性、启发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思维空间,进而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这正是思维导图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要求说明从初中到高中不同学段分解素养目标的持续性,正如思维导图所体现的学生在对一个历史知识点从预习到学习到复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笔者认为思维导图最适合运用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二组合选科分班后的历史组合学生中,并且应当坚持该模式。因为这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历史学习能力基础和较强的学习任务目标,对于新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有尝试的勇气和接受的兴趣。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环节中 首先是在课堂预习的环节中,在日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前的预习作业,合理的运用课前预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全的调动起来,进一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记忆历史的相关知识。并且对于历史课程而言,课前预习不单单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同时还可以稳固自身的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进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对上节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背景有一个充分的回忆,然后对本节课中“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有一个全面性的理解,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自我绘制,进一步实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的目的。 其次合理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学生的课堂笔记中。记录课堂笔记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笔记的记录过程中,应多加管理笔记中包含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的记录,从而将真正的知识点记录到脑海中。 (三)示范指导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面对与传统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未必能快速上手。因此,教师要主动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应用进行示范、引导、启发,把思维导图和日常的历史教学历史复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面对绘制思维导图时,以展示思维路径、历史解释为目标,明白思维导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非新的难题和阻力,不再一味追求图形的美观程度。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思维导图作为当前历史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历史知识整合成一套历史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应用一些条件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达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提出几个关于三民主义形成、发展过程和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然后让学生紧扣这几个关键问题,在文中寻找相关答案,体会文本的脉络,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最后,鼓励学生按照关键问题将文章内容和主要故事情节复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还能够有效锻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及表达习惯。 总之,思维导图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将思维导图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依托教材,立足学情,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睿颖,马格侠.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J].智库时代,2019(22):197-198. [2]刘晓琴.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49-1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