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
范文 | 田侠侠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社会,个体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超越书本知识的素养。数学知识是每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必学的知识,数学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教师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会其基本的数学方法,引导其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本文简要阐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借鉴。 關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42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高中数学是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也在随着新教材改革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在高中数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数学思维固定化、机械化等,基于此,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对高中数学进行重新构建和改革,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数学知识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核心素养概念和价值简述 素养是指在训练以及实践中获得的道德修养,是指将素质与教养整合起来,涉及到道德品格、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中,人们的素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涉及到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核心素养是指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社会需求的品格与能力,不仅关注个人素养、社会关爱以及爱国情怀,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核心素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本质上,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共同素养,是比较关键、重要的共同素养;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整体展现。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可以促进数学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能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为教育改革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其次,体现在教学思想和目标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小到生活中的计算,大到对价格元素进行分析,数字信息和数理统计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最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数学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要让教师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充分考量当前的数学教学方向、课程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优化知识体系,丰富教学知识面,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推动数学课程的变革。在数学课程变革的进程中,学校领导要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数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首先,可以让教师走出校门,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互动,向其他教师借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主体活动,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学校要从全方位对教师进行评价,在推动数学课程变革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最后,数学教师还要及时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熟悉数学课本,构建完整的课本结构,理解教学需求,突破重难点知识的讲授,不断提升备课设计素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情感”也是核心素养一项重要的元素,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当下网络科技发展迅速,教师可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通过声音、影像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传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潜移默化的深化教学知识,完成高效课堂的目标。例如,在教师讲解《空间几何体》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因为本节课的几何图形十分抽象,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画面,所以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空间几何图形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立体的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构建和谐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合作互动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当然,小组合作并不是几个人围到一起相互讨论,前提需要科学合理地分组,均衡学习力量,实现“优带困”式学习结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考核成绩和学习习惯实施层次化分组,小组成员既有学习优秀的,也有学习中等的,还有学习能力较差的。这样在探究问题时能够实现不同层次的思维交流,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弱化学习差异,实现和谐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转折点。所以高中数学课堂要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深入贯彻国家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改革,培养高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新一代:理论版,2019(10):103. [2]冯洪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20(3):41. [3]徐长寿.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速读(下旬),2019(7):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