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市民子女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范文 | 胡振辉 摘要:现阶段,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学困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出现厌烦学习等问题。同时,还有的学困生迷恋电子游戏等,在学习上存在焦虑、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行为问题。为了帮助学困生,教师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上。本文立足于初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新市民子女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77 引言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的不同,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落后,他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灵更脆弱、敏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新市民子女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用情感对"学困生”进行教育 “学困生"也希望获得表扬和嘉奖,但现实教育中他们经常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变得胆怯,慢慢地甚至会自暴自弃和放逐自己。有时他们在课上不认真听讲,会捣乱,就是想让教师关注自己。假如教师能够在“学困生出现这种行为表现时就进行分析,让学生寻求爱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调皮,也不会不认真听讲和学习。所有学生都是心存期待以及希望走进校园、走进班级的,教师需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看他们的眼神必须善意,对他们的态度一定要和蔼,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爱自己和关心自己的。如果发现“学困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能对其一味地进行批评,而要原谅他们,并像以前一样关爱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教育他们。于永正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爱的呵护下会把所有错误慢慢纠正过来,进而爱上学习。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虽然“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比优秀生差,可是通过很多事实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面,教师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对所有“学困生”进行观察,并且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对自己进行教育。”教学不应该死板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教授学生知识内容非常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对自己进行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面转化,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有人可能会认为学困生就是不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想要让他们对自己进行教育无法办到。实际上学生都是好学生,关键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单纯地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并倡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教育,进而使“学困生”向优等生队伍过渡。 3构建的学习环境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 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不难发现一个道理,环境会对一个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想要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 1.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快慢的区别, 还要对那些优等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不要歧视“学困生”,让学生心理不再存在“学困生”以及优等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教师眼里都是平等的。 2.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学困生”。 教师要对“学困生”多进行鼓励,并做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积极回答课堂问题,进而使他们增加自信心,知道自己是可以学会与学好的。此外,教师还要经常表扬他们,如“你让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你可真厉害”“这道题你回答得非常好”等,学生在教师这些语言的鼓励下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还要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为学生构建一个既平等又自由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困生”在这种环境中努力学习。 4公平对待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在针对学困生教育工作开展中,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教育。学困生长期处于一个消极的角色之中,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在班上的地位,就应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性格,将恶性循环逐渐转变为良性循环。学困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会受到相应指责,导致其缺乏自信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拥有进步的动力。所以,教师要通过一切机会关注学困生微弱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另外,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人,不能差别对待。开展一视同人的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带领学困生进步,解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借助家庭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在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中,通过学校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借助校外因素,对校外因素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关注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要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引导工作。教师在获得家长配合和帮助之下,会更好地达到转化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针对学困生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具体的教学手册,能够把学生在家中以及学校的具体表现如实地记录下来,通过QQ、微信等沟通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能够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实际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和学校之中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开展家庭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教育引导,可以通过开展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给予家长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结论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而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只要每个教师都善于去赏识、肯定他们,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就都能更自信、从容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惠艳艳. 初中学困生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葛静. 初中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孟君.浅谈用积极教育思想转化高中学困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153+156. 【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佛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FSZXXDY1821 】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