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范文

    奉阿花

    摘要:作为能够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尤为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人生活化理念,是新型教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举。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潜移默化的生活化教育使学生得到正确的道德引领,用更加严格的道德和法治规范来约束自己,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人生活化理念意味着教师要重新考量和设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生活场景穿插于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成为学生道德与法律认知的良性引导者。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019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道德认知与发展方向。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成为教育新形势下的时代论题。而依据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生活化往往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构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或者是调动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其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只是机械地记忆而未结合自己的思考。在这种形势下,学生难以理解课程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道德与法治的感受一知半解,无法实现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思想建设的启蒙阶段,然而一些学校和教师却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由主要科目的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忽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兼任这部分教学任务的教师并未受过专业道德与法治教育, 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学任务和过程更是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创新教学方法,导致达不到教学效果。此外,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还缺乏专业的教育理念予以解决。

    3.教学内容应用性不高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较弱,道德与法治建设还停留在初级层面。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未意识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空洞乏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有效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抽象化知识占大多数,教师如果不能落实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便难以保证学生道德思想与法治修养的提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利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效果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迅速从课外活动中“收心”,将注意力放在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上。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还能充分唤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探索相关问题、分析相关概念等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础。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有效达到上述导入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生活小故事等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

    2.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道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将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更好地联系到一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其热情高涨地在逼真的生活情境中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其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为小学生创建相应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以《安全记心上》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了解交通、游泳、火灾等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并且树立起安全防护意识,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

    3.利用生活案例加深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以致其对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相应的道德或法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以《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之时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生活小案例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小明家附近新建了一个漂亮的小公园,小明没事的时候就会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里玩耍。公园是开放性的,没有工作人员时刻监督,只在人口处立了一块“人园须知”的牌子,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乱扔垃圾。可是有些人却亳不在意,经常在公园里吃完东西就将包装袋仍在路旁.没过几天原来漂亮整洁的公园就变得垃圾遍地,没人愿意再去玩了。讲述完该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本漂亮的公园会变得又脏又乱?"很多小学生都会想到有人不遵守規则,乱扔垃圾。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4.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同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作业布置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巩固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相应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从而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而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枯燥无味,很难达到上述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对作业布置方式予以创新和改进,比如为小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努力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渐渐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从而真正为学生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博.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28):86.

    [2]任洪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摭谈[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