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创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
范文 | 摘要:随着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根据目前的教学经验,将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是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积极创造多种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并试图将物理知识融入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可以减少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难度并激发其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和研究物理的核心要点。尽管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但笔者仍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66 引言 物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门重要学科。今天我们在航空航天、量子力学、光电科技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和物理学科的重大成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积极推进物理学科的发展,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要让初中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功底,并能为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开展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科进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1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 1.1初中生对崭新的学科体系感到不适应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系统地接触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的认知感到不适应。比如光学方面的知识,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光学的一些现象和浅显的原理,但对光学知识的深度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在封闭条件下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干扰,学生很难进行客观全面的考虑。在涉及声音、电学、磁场、力学等各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往往是局限于经验的层面,缺乏科学性的探究思维和分析研究能力。 1.2教师并不具备深刻的生活化教学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实践教学时,往往学生可以记忆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但是做起题来就会出现毫无头绪的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就是,学习物理知识期间,学生仅关注文字的表面含义,对于深入的对应景象并不能看透,所以就不能透彻的理解物理学科是在学习什么内容。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不重视把物理的学习密切的结合生活实践,只是把课堂内容在教材上局限,不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基于熟悉感更强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物理知识。所以,因缺少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科学思维的更好发展,学生不容易感受到生活是紧密的联系物理知识的。 1.3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表现消极,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热情活力,从而使教师无法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多侧重于以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此来作为教学成果的评测标准,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不是看重学习成绩,否则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止步不前。 2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2.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进行建立生活化的情境,属于将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激发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中。物理教师教学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兼顾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讲授“噪音的危害和控制”相关知识,课前准备好动听的歌曲、钉子在玻璃上滑动的声音。上课时,先为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听完歌曲以后的感受。学生都会回答比较舒心、优美、好听之类的答案。然后播放钉子在玻璃上滑动的声音,此时很多学生开始表现出忍耐的表情,或者不自觉地捂耳朵,然后回答这个声音是刺耳的、难听的、不想再听下去之类的答案。此时,教师进行引出所讲内容,进行比较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噪声的波形图呈现出了不规则性的特点,对一个知识更好的掌握。 2.2小组合作的物理教学,鼓励学生交流互动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是鼓励学生热情讨论,认真思考,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因为学生个人所能具备的眼界和思路是有限的,闭门造车并不是物理教学应有的状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我们是希望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组内讨论中来,通过大家的思维碰撞、讨论交流来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定主题来组织讨论活动,并且通过网络采集一些学科主题相关的素材给学生作为参考。根据资料,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和生活经验来形成结论,并围绕各自观点的异同来做论证,做补充,做纠正。这样的合作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很有帮助。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等适合于多人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中,小组配合更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3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导入物理教学中 导入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之初就要奠定课堂基础,生活化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丰富了物理教学内容与形式,还有效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更快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回归到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提高教学质量。教師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科学合理地将例子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倾斜的桌子上洒一点水,当装满杯子的水倒放在桌子上时,水杯就会自行移动,那么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这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观察并充分思考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结束语 学生可能会忘记物理研究的事实和结论,但是物理研究中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肯定会长期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且这些内容不会“还给”物理教师。因此,物理教师应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积极树立的态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使其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思维习惯,以及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全.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文存阅刊,2019(11):82. [2]李建军,张永红.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2):45. [3]刘海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3):104-1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