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运用小学语文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范文 | 肖雪莲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奠基作用及多重功能,其中,作业设计作为学生温故知新、能力提升及教学实践关键一环,需在新课改浪潮下推陈出新。语文作业的布置只有超越课本, 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实现语文能力得提高。所以作业布置需要勇于创新,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50 无论什么科目都需要一定的作用协助巩固课堂知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统一要求全班学生朗读课文3遍,抄写文中生字词语3遍,抄写课文中的重点段落1遍……这是当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完一篇课文后热衷布置的作业。说实在,这些单一、重复、机械的抄记类作业实在无聊乏味,是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也不完抗拒去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变得思维呆滞。新课程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都赋予它全新的价值。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专研摸索,寻找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以此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脑力活动。 一、安排观察性作业 小学生年龄小,见识不多,因此对世界充满好奇,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语文作业的安排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多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去观察,去搜集和整理资料的作业。例如,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学习之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寒假的时候先观察自己家乡的春节是怎样的,需要干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以便于开学时更好的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好的对比课文中所描述的春节。还如在对课文《猫》展开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仔细去观察猫,猫的动作、猫的习性与猫的形态等,这样再带入学生进课文有利于学生代入画面感。老师还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空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资料积累,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借助情境关联促进语言运用 情境关联主要是指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将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应用情境相关联,促使小学生在问题的解决全程中感悟到所学知识点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情境关联时,既可以是真实情境,也可以是虚拟情境,借此进一步提升小学生个人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时,为了从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向学生阐述:“传说中,每年七月初七时,喜鹊们会在天空之上利用翅膀自发搭建一座鹊桥,如果你在七夕当晚处于葡萄架下,有可能会听到牛郎织女悄悄说话呢,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真的会鹊桥相见吗?在见面时又会说哪些话呢?可以用笔记录下你认为他们会说的话。” 通過情境关联的设计,小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将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情境中,此种状态下,学生个人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将会在极大程度上被激发,借此从以往的材料搬运框架中脱离出来,积极拿起手中的笔去描述和记录个人想象成果,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言能力的学习任务。 在课堂作业设计期间,教师从培养小学生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视角出发,借助情境关联作业设计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真实情境的创设也可以通过与课堂作业设计的关联,促使学生无意识中形成语用意识,最终实现提升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 每个学生的都是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需求也不同。所以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独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对症下药。对于作业量的设计要有弹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自主性强的,我们可以少布置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安排。而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则需要布置多一些作业,帮助其更好的巩固知识。这样对于学生是最好的安排。对于作业的难度,我们会采用《课前问学单》和设计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脑力活动。如在教学《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时,老师会设计《问学单》,提出有难有易的问题,让能力高低不同的学生都有题目能思考,这样不仅预习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爱思考的习惯。对于作业规定,作业内容不能要求全体统一,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多角度、自选性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照顾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例如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尽量不选用命题作文,而应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小学语文作业中关联思维的应用 关联思维即联系思维,主要是指在客观事物普遍存在关联哲学思想指引下,探寻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对立统一中洞悉本质,寻求发展机会的思维形式。 首先,教师作为语文作业设计主体,需从主观出发接纳关联思维,明晰该思维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制定作业设计方案,根据语文知识设计作业,融入立德树人内涵,践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加以调试,使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与教材、新时代教育理念、教改需求、学生本体关联在一起,为教师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质量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需自省反思,建立作业设计反馈机制,通过观察学生学情动态及综合素养培育情况,明晰关联思维作业设计优势及劣势,以此为由加强研究,立足教改背景弥补育人缺陷。例如,有些教师在反观关联思维加持下的作业设计流程会发现,其语文作业设计缺乏“目标”指向性,作业设计评价缺位,作业设计资源配置过于随机,影响作业设计中关联思维应用成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研持续优化关联思维作业设计流程,明确设计目标,找准设计方向,立足“互联网+”时代,创设作业设计数据库,从教材、生活、网络等角度出发整合作业设计相关内容,使关联思维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得以与时俱进。 总之,我们不管布置何种形式的作业,都不能拘泥于文本和成规,必须立足实际大胆创新,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越学越聪慧。教师需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同时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助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彬文.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思维与智慧,2016(23):56. [2]李必英.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94-95. [3]陈国红.论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安排[J].亚太教育,2016(26):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