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
范文 | 许丹 摘要:班主任工作极为繁琐,如果不能有效抓住重点,不注意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就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烦恼,会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降低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张弛有度、科学有效,只有形成管理的合力,凝聚班级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抓住班级管理的重点,解决班级的突出问题,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努力的方向。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下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管理重点;突出问题;班级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187 班主任在学生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高中生在人生重要十字路口的领路人,是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领袖,更是彰显一个班集体魅力的关键人物。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班主任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下发的班主任计划及要求,全面提升、重点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为: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书育人,规范行为,创造学风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而,班主任必须首先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好带头人。 一、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须每时每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严于律己,用自身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被带动,从此,成为学生心中真真正正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次,班主任还要拥有火眼金睛的能力,选拔出一批有能力、有干劲的班干部,带领班干部一齐建设优秀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绝对是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摇篮。因此,班集体的建设光凭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一支班级管理队伍,合理分配工作,让每块金子都发光发亮。另外,班主任也是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保持不定时的联系,密切配合,携手共同探讨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更多的学生信息,还可以赢取家长朋友的信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现阶段,教育界一直提倡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实践者。因此班主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要充分促使学生发展其主观能动性,适度地放权,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工作中来,间接培养其责任心,处理事务的能力与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最后,班主任要及时做好每学年、每学期、每月、每周、每日工作小结,在总结中不断摸索,加强自我反思能力。曾子在《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班主任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多次的自省过程中,定会发现在开展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精华及糟粕。只要用心去做,班级管理工作无难点,有心人也定会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做出成效。 二、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级组织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到各种教学技术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以及安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要功能。教师之所以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就是为传统管理课堂的一些“弊端”,或者是不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成绩,但根据现阶段的学生情况来看,教师在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以教师要更新班级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班级管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适合当下学生的去除已经落伍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可以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结合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管理活动中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班级秩序,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学生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班级完成的,所以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民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最为合适,构建“民主和谐”的大班级,激发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讓学生也体验一把“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主人翁感,大家一起努力维护班级荣誉完成班级目标,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讨论,自己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从而能够较大发挥班级管理活动中规章制度的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所以教师要在班级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制定班级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让学生掌握进入社会后的能力,在将来离开校园时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以此避免在出现大学生面临的“毕业就是失业”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根据高中生的具体情况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的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班级学生的管理模式,要切合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为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打好“地基”。因此本文从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出发,对构建新时期着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寻,希望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波.新高考改革模式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0):182-183. [2]荆荣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4):60. [3]赵国梁.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43. [4]梁加林.高中班级管理中新媒体运用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4):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