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如何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
范文 | 张开民 摘要:教师可以尝试与文学作品相整合,通过引导学生讲述故事、编演剧本、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中深化体验,升华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以此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058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将生活实际融入情境教学 小学生身心发育欠完全,其生活范围也普遍局限于家庭和校园,活动范围较小。然而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行动力和洞察力,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存在探究的欲望,并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较熟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特点加以运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加入关于小学生生活区域附近的关键要素,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将会让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小学生也有机会实践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中,将课本描述的知识与小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相结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方法。例如,在进行“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为提升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带去校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花草的芬芳,意识到花草植物对城市绿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不能践踏草坪,见到破坏植物的情况应勇于制止;让学生在观察花草树木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重要性,学会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加以思考,并要求学生关注自身活动安全,增强户外活动防护。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印象就加深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生成了全新感悟,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2积极沟通了解,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形式,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核心素养得以蓬勃生长的土壤。积极沟通是营造和谐课堂环境的主要途径,也是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基础。 教师想要消除新课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必须首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掌握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制订人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强化,提升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效率。 除此之外,积极的沟通还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在沟通中,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尊重、喜爱、敬佩的情感,也更愿意与教师分享内心感受、表达内心想法,融洽的课堂环境就在师生的有效沟通中形成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 3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层面较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大多是兴趣使然。新课堂不能缺少创新教学手段的参与,兴趣是学生产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助燃剂,激趣是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新课堂过程中所要开启的第一个程序。小学生虽然道德与法治基础和学习理解能力都比较薄弱,但是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游戏就是一项对学生来讲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活化枯燥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设计教学游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新课堂的构建效率。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游戏教学不是单纯为了玩乐,而是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领会课程重点,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必须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对游戏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突出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游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想。 4优化作业模式设计 (1)布置实践性作业 在课堂学习知识之后,学生会自主生成知识框架,在脑中构建简易思维导图。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学习《家人的爱》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表达爱为主题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陪父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帮妈妈捶背、为爸爸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让学生在帮助父母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郊游,进一步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郊游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随意乱丢垃圾,要把垃圾放在指定的垃圾箱中,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理念。或者,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亲身体验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精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中,布置實践性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2)布置理论性作业 和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对课后作业进行布置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在布置理论性作业时,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往抄写、记忆方式,丰富作业形式,如让学生去搜集、总结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搜集过程中,学生会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入。并且,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名言等。比如,在学习《孝敬父母》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古往今来比较有名的孝敬父母小故事,让学生对这一内容加强认识并身体力行,把这一良好品德践行到生活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中,布置理论性作业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结论 总而言之,整合文学作品形式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感化教育,从讲述故事、编演剧本、模拟法庭的教学实践中,既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也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培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多媒体资源应用[J].科幻画报,2020(06):204. [2]魏如意. 探究教学法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单元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