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范文

    彭善英

    摘要:在面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建议,要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合作的学习平台,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起来。首先学生能够合作互助,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共享思想和方法,进而收获成功感与认同感。在这样的空间中,小学生不仅仅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还是在生成感知能力。再有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活动空间,才能够释放他们的个体能力,不断地实现潜能的挖掘。此时小学生可以确立自己的定位,找到合作伙伴,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向。当然,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进而让面对枯燥、理性数学知识的学习者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5

    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平台,通过组建小组,让学生能够生成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就拥有“知音型”的伙伴,就拥有保障有序开展活动的方法和原则。当然,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把情感、思想都投进去,进而让小学生能够生成挑战的勇气,自律的学习习惯,以及可以积极讨论的话题,必然可以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开放化的学习空间。当然,我们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成共识,能够拥有自己获取资源的勇气,自己完成探究活动的热情,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见证自己的价值。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拥有“合作能力”,合作自然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符合当前社会背景的能力。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标指向也是帮助学生拥有这种适合社会发展的合作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成表现的欲望

    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得到教师的支持,能够得到同学的肯定必然会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苦学活动,他们会拥有满满的内驱力。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我们要将这一点当做立足点,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成表现的欲望,在一次次的肯定他人,一次次肯定自己时,养成良好的心态,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期间,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而且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行动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我们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行动起来,而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真真正正的行动起来,不是成为旁观者。在学生成为旁观者时,他们会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倦怠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明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我们面对的是还处于启蒙期的小学生,让学生行动起来,他们实现的必然是全面的成长。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也在于此。如1.在新授时尝试小组合作。如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小组中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由此,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创设一个情境: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三个同学当客人,一個同学分糖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出现这几种情况: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提出问题: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在学习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面积的公式、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等。

    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拥有合作的契机

    这里我强调的不仅仅是生生合作,还有师生合作。教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团队之外的旁观者,这样就会让课堂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就是他们成长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需要融入学生的团队中。如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以这样规定: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团队,让小学生拥有交流互动的兴趣和需求,必然可以让小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活动生成信心,对于交流互动生成期待,而这样的学习空间是非常适宜于小学生天性的,对于学生的内在也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