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范文 | 李兆辉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有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挖掘传统文化知识及思想,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传输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成效,又可以滋养学生心灵、塑造良好品格,同时还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良好品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57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随着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教师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文章内涵。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精心编排了大量的古文诗词,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语文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优势,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人们常说《论语》和《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比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三思而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论中,都体现着礼治的特点。像《劝学》《师说》中,都体现了古人勤勉好学、尊师重道的美德,这些观点都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文化底蕴,才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本身的思想、价值观念,探寻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联系生活,结合课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在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中,如果细细观察,会发现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如当学生家中有亲友探访时,家长会要求学生礼貌地接待亲友;当学生乘坐公交车时,遇到年迈的老人需要主动地让座,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课文内容牵引到生活实际中,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领学生剖析文本内容,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也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起到思想教化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该篇讲述母亲和父亲对孩子的爱的区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体会较为深刻,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首先,在课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问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注意爸爸妈妈给你的爱呢?你有什么感想呢?”,这会让学生陷入思考,有些学生会说:“我的爸爸很严肃!我的妈妈很温柔!”,有些学生会说:“我的爸爸很固执,妈妈很严格!”,感受每个家庭不同的“爱”的状态。 接着,教师继续发问“那你们知道在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母爱和父爱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的探究。教师会结合课文给每个小组提出若干问题,如“作者在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这种说法正确吗?”、“文中说的‘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等观点正确吗?有什么区别?”、“文中作者阐述的母爱和父爱的区别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等,让每个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让学生懂得母爱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理解父母之爱对孩子的促进意义,促使学生可以吸收“敬爱父母”、“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三、增加拓展型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教材中的作品也只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课本中的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在讲《逍遥游》时,学生会分析到庄子描述的鲲鹏形象,而鲲鹏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鲲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比如《齐谐》节选,李白的《上李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鲲鹏身上的精神气质。比如在讲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拓展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节选,讲杜甫、屈原、李清照,都可以选择篇幅适当的课外材料,作为拓展阅读,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实践性活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因此,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之外,还需要对课外教学阵地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忽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只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而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任务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真正做到学习的劳逸结合,即使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目的,也无法对高中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行充分调动。因此,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会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做出充分弥补,而教师也可通过端午诵屈原、排演课本剧、创作诗词、画连环画等方式,将无形文化有形化,让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体会,进而消化吸收甚至融会贯通,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丰富滋润学生的内心世界。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从内而外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將语文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引领作用,既熏陶学生的思想意识,又增强对教材课文的理解能力,让语文学习在文化传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挖掘核心内涵,不断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08):75. [2]余慈榕《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7( 53) : 55-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