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基础教学薄弱地区的中学生物教材插图应用 |
范文 | 包维丽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业(试卷)中图示信息题完成情况调查、学生访谈、学生个案建档,研究了本县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情况,同时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利用教材插图训练前后对比等分析,寻找解决途径,希望能对教学薄弱地区的一线教师和正在学习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材插图;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1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学生能力既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又是教学的目标。插图作为学科的第二语言,不仅贮存和浓缩了大量的时空信息,直观、形象、生动、简明、概括地表达了相应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插图在教材中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来受重视。但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与目标要求却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针对生物学科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作业(试卷)中图示信息题完成情况调查、学生访谈、学生个案建档、学生利用教材插图学习训练前后对比等研究事项,探讨了教育教学薄弱地区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相应措施。 一、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存在的缺失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1056名,其中初中生50名,高中生1006名;老师100名。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很关注生物教材插图的利用,也清楚利用生物教材插图对学习和培养能力的作用。但同时反馈出,虽然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频率很高,但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使用频率却不是很高,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原因凸显在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有效利用教材插图的方法,且基础越差的学生,利用教材插图的频率越低,能力越弱,效果越不理想。 学生作业、试卷中图示信息题完成情况: 在调查了高一、高二年级的生物作业、试卷后发现,除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图示信息题外,大多数学生不能识图、析图,获取信息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解答问题,至答题正确率低下,甚至看到图示信息题就跳过的现象普遍,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凸显出:方法的缺失,限制了能力的培养。 学生访谈: 在自愿和随机结合的基础上,从高一、高二各类班级邀请了共50名学生进行访谈,学生普遍认同利用生物教材插图对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有强烈的学习意向,但除课堂中跟随老师利用学习外,预习、巩固中自主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习的频率不高。虽然老师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手段加强教材插图的生动性,但学生缺乏识图、析图、释图、画图、用图的相应的方法,基础越弱,越不会,相应能力越弱。 学生个案建档: 本着学生自愿、便于追踪的原则,建档了A(基础较好)、B(基础次之)、C(基础弱)三类班级十一个班,共22名学生。其中A类班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较强,对生物教材插图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更强的体验,学习中能主动使用教材插图进行学习,识图、析图、释图、绘图、用图的能力相对较强,失误较少;B类班级学生,学习中会按老师要求利用教材插图,独立利用时出错率较高;C类班级学生基础弱,跟着教师利用教材插图都有难度,独自预习和巩固中基本不用,基本不做图示信息题,看不懂是相应能力弱的直观表现。 问卷调查、图示信息题完成情况调查、学生个案建档分析,都反映出基础越差的学生,教材插图的使用频率越低、使用效果越差,学习能力越弱,学科综合素养越差。而主要原因,都是学生缺乏利用教材插图的方法,不能通过利用教材插图,形成相应的能力。 训练前的解读训练后的解读 内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示意图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参与学生个案建档学生及班级随机抽取的学生共23名,其中A类班级4名,B类班级11名,C类班级8名训练前读图的同批学生 学生表现1.2名A类班级学生识图时提到图题,约占8.7%;21名同学忽略了图题,约占91.3%。都不清楚图题的作用。2.学生虽然关注到了图片和相应文字,却只有A类班级的3名学生能图文结合,约占13%;20名学生图文分家,不能有效结合利用,占比87%3.A类班级4名同学能有序的认识教材插图的内容,构建知识逻辑关系,归纳出知识内容,约占17.4%;B、C类班级的19名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约占82.6%。4.表达时随意用词,忽视专业术语,不能科学地、专业地、准确地表达相应的知识要点。5.只能背图,不能根据理解绘制,图残缺;6.A类班级学生能将知识迁移解答题目,B、C类班级学生能力较弱,解答问题效果差。1.识图时关注图题,通过图题,明确该图的内容、类型和目标要求,选择适宜方。2.会图文结合,构建图文关系,通过图示的内在逻辑关系,归纳总结知识内容,但不全面,特别是基础弱的学生3.表述是会注意用词,知识性、专业性错误减少,B、C类班级学生进步最明显,但仍需强化训练完善4.根据理解能绘制出图的大框架,细节遗漏较多,还没形成应有的思维模式5.通过图能找到直观的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提升获取信息的只有A类班级和B类班级的少数学生能完成,基础较差的完成不了 分析图题,标明了图的内容与类型,明确了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利用教材插图时却易忽视图题,在识图时就失去了该图的学习目标与方向,方法更无从谈起;所以才图文分离,不能按一定的次序构建图文的逻辑关系,归纳不出对应知识要点,缺乏正确知识的感知又导致学生用过多无关的字词堆砌,逻辑性、科学性、专业性进一步下降,更不能形成正确记忆,学生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知识的迁移应用也就大打折扣。通过专题教学及教材插图的解读训练后,学生观察插图有了方向、目标、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教材插图,进行有效观察,结合图文构建联系,逻辑分析图的内部联系,进行析图,释图时用词准确,科学性、专业性增强,绘制插图能力增强,能力的提升使图示信息题完成情况好转,学生自信心提升。 二、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 (一)利用教材插图学习的系统教学: 1、观察教材插图的组成 通过观察教材插图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教材插图的组成及组成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识图步骤,明确不同类型教材插图的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利用方法。如学习中应用广泛的模式图、示意图、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找到圖题,结合图题,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教材插图,关注点在哪,从哪儿突破。 2、分析图文联系 图片是直观、形象的展现,文字是注解,引导学生构建图文内在的联系,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释图、绘图 在大多数老师的潜意识里,总担心花足够时间给学生解读、绘制教材插图,会耽误教学的进度。因此教学中的释图、绘图过程弱化,导致学生利用教材插图培养能力的评价,只能通过图示信息图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老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能力情况,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情况也没有客观认识,至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利用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出现了由刚开始的眼高手低到后期的惧怕。因此,在教材插图的教学中要充分地给予学生释图、绘图的机会,既有效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又能让老师和学生都对学生的能力充分了解,及时加强巩固。 4、用图 虽然图示信息题的比例较大,老师讲解也多,但学生得分情况不好,说明用图训练也需有一个系统的过程,老师有必要在利用教材插图上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和寻找突破口,同时巩固学生的识图、析图、释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二)学生教材插图解读训练: 教材插图的类型多样,问卷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感培养类的教材插图,对学习应用类的教材插图因看不懂,应用频率低,利用效果差。因此,教学中,老师有必要对学习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这类教材插图的训练。通过训练,既能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给予指导,加强培养,让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能力得以落实,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利用教材插图的转变证明了,缺乏系统的利用教材插图的方法,是基础弱的学生不能利用教材插图、局限其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因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