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范文 | 郑永波 摘要: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独特的教学形式,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已经步入到崭新的教学阶段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成为重中之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方向,积极的探索,切实有效的加强多元化课程内容的运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成功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切实有效的构建宽松的表达氛围,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加大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力度,以不断的提升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17 课程的形式在全新教学领域内不断的更新和转化,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彻底打破以分数衡量学生的被动局面,成功的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从而切实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针对这一教学现象,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的应对,认真的思索和分析,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宽松自由的问题情境,成功的帮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方向,总结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的技巧,延伸课程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以切实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下面就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与基础有机统一,强化问题训练,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挖掘来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新课程标准,精心的安排多元化的课堂训练,认真的剖析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从不同的习题练习中,成功的找到解答问题的技巧,提炼其中的教学精髓,引领学生把旧的问题转化成新的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逐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以更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内三个组员,分别给三个组员分发不同颜色的骰子,然后让三个学生掷骰子,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骰子显示的数字。这时候学生会积极的回答。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骰子会偶尔出现三个一样的数字,偶尔出现两个一样的数字,偶尔会出现三个不同的数字。这时学生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自主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力求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这类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合作完美结合,探索新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操控在手中,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无法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在接受我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特别的困难,课堂教学内容的灌输,导致学生的问题,思维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得到全面的增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发展学生问题思维,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起到的更多是“引导”的作用,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认识正负数”的课堂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谈话进行教学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看过体育比赛啊,或者有没有玩过比分类的小游戏?”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看过的比赛或者玩的游戏。通过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三、与生活联系,构建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其中大部分的抽象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适当的构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學概念和定理,以全面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水平和素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合理的进行课程的改造和完善,形成完整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几何的学习为例,其中许多定理和性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找找校园里常见的几何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使抽象的几何体形象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制作长方体、球体、圆柱、圆锥、三棱柱等较为常见的几何体,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圆柱体面积时应包含哪几部分,让他们试着展开圆柱体的侧面,观察它的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三棱柱拼成多棱柱,让他们感受立体几何的空间感。通过动手,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让学习“接地气”,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需要牢牢的把握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的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课程的延伸和拓展,认真的思考以上教学策略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综合性的考察不同的问题,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彻底打破题海战术的僵化局面,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不断的开发课程资源和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华.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06):44-45. [2]朱丽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73-2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