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
范文 | 陈妙华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起作业环节上的创新,摒弃传统单一、落后的作业布置形式,通过对趣味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次完美的作业体验成了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42 引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布置陷入了一个尴尬的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要敢于挑战难度较大的题目,只有啃难题,钻难题,好像才能展现出自己非一般的能力。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难题会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业设计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存在问题 1.作业设计的内容单一 小学教师设计作业大多依靠数学教材后的课后练习题,虽然小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编订的,但是过于依赖教材会使课后作业表现出很强的单一性。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对班内学生的了解程度,在资料中查找出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题目,设计出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改变小学数学作业单一、陈旧的现状。 2.设计的作业缺乏应用性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章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能仅仅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应该与之前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善新知识点的同时,巩固对旧知识的学习。除了将数学学科所学内容联系,教师也可设计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例如,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所涉及的古诗词以目标,进行收集和整理。如此,就可以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取得联系。 3.作业设计题量过大 随着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认识程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而且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联,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虽然当学生的做题量达到一定数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通过教师布置科学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也可达到此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1.降低作业布置的难度 我国的数学教育难度在全世界一直都是屈指可数的,六年级的难度就已经赶上了美国初三年级的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创新化作业布置中,教师首先要努力降低作业布置的难度,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对作业难度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层次性,切忌在作业布置中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主动降低作业布置的难度,让学生在作业中寻找到自信,甚至于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的数量,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同样可以提高作业难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2、3、5倍数的特征”时,就将作业难度设置成了不同的梯度。第一个梯度为基础题:一个四位数247a,如果这个四位数是2的倍数,那么a是多少?如果这个四位数是3的倍数,那么a是多少?如果这个四位数是5的倍数,那么a是多少?第二个梯度为提高题:5aba是一个有两个相同数字的四位数,它同时是2、3、5的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当然,难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宜的难度梯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题便可,并非一定要这些学生去尝试提高类型的题目,所以说适当降低作业布置的难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以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设计具有分层性的数学作业 小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较弱,很难自己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作业进行练习,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数学水平的了解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通过科学的设计,并且由学生的成绩表现不断改进分层作业的布置,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不可仅根据学生的分数划分,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最终客观的划分学生层次。设计分层性的作业是为了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切实提高学生成绩,而如果明确告诉学生你属于一般层次或者你归属于较差层次,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反而使此教学方法达不到预想效果。因此,设计分层性作业时要注意隐蔽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3.感官参与,凸显多元数学能力 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多样的实践性作业,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感官能力的作用下有效地完成作业,潜移默化地发展多元数学能力。 以“面积单位”为例,笔者设计了实践性作业:第一,利用家中的纸张制作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纸张;第二,利用制作出的学具,与家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看看哪些物品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将这些物品记录在表格中;第三,根据表格内容对比,总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切身实践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数学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低难度、实践性而又充满趣味的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循环往复的枯燥练习,而是一次次快乐、成功的体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这一点出发,我相信我们的数学作业布置一定可以实现最优化效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一定可以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汤化波.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17):101-102. [2]刘昌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6-8. [3]杨璐莲.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4]刘士模.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0(22):2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