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高衔接数学问题设计的内涵探讨
范文

    闫应同

    [摘要]随着高考题型的变化,许多考生感觉数学越来越难,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尽快跟上高考的变革。我认为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将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结合起来,学科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又有了新的内涵,那么问题在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核心素养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设计又有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呢?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认识到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的内涵,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有效的问题设计,从而撬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生成。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动手能力;问题设计;品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72

    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一直以来都是施教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数学作为初高中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核心素养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将核心素养与初高中数学衔接结合起来,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又有了新的内涵,那么问题设计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设计又有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呢?下面针对在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问题设计作了一些探讨。

    首先、初高衔接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

    在从事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改革,有一个重点都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实有效。它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生成,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当然也可以激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在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温故知新,回忆起初中数学的重点,引发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要求的问题,问题设计有层次性,设计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一是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撬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养成。核心素养是强调自主能力的,必备品格的形成过程与关键能力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一致的,关键能力的形成是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基础,而问题的有效设计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因为有效的问题,能够科学地撬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让知识的生成过程更加合理。二是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要素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问题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问题的有效设计也就影响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个要素的落地。例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函数的概念,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实例,并就这些生活实例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开放二胎以后,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人口数量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某个城市一天24小时的氣温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在分别解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不同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这个共同特点?之所以说这两个问题重要,是因为它是连接生活实例与函数概念的桥梁,同时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桥梁。

    其次、运用联系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一个问题设计的好坏是一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从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上述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有效的,之所以这么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数学知识生成规律的角度来看,现代数学教育研究认为,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最佳纽带,而上述两个问题的纽带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二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有效的问题既能够总结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又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体系与核心素养。从这两个原因的视角去看上述两个问题,并考虑这两个问题是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催化的,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能够驱动核心素养高效落地的问题,其对知识一定具有概括的作用。概括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学生通过概括,可以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例如,“函数的概念”这一内容的教学,一个重点就是概念的建立,很多时候教师是通过讲授甚至是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函数概念的,这一方法看起来有可能“成功”,但其“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提供的逻辑。如果学生理解不了这个逻辑,教师又没有提供充分的例子让学生分析、综合,学生也就没有一个概括的机会,他们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就不可能那么精确。反之,如果设计了问题,比如上述两个问题———不同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这个共同特点?这两个问题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一是寻找不同实例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实际上就是函数概念理解的基础,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综合,去概括出这个共同特点,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夯实这个基础,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的过程;而用集合语言去阐述共同特点,实际上是将学生的初步认识转化为数学认识,是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学生的认识,这是一个从复杂到简洁的抽象过程,同时又是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体现得更加明确。由此可以发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好的问题,学生在数学概念建立或者规律探究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体验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过程,也就是说好的问题驱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第三、核心素养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设计的思考

    如同本来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改革背景之下,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从知识的建构走向能力的生成,再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样可以看到问题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一个认识是数学问题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到了核心素养视角之下,教师就要重视问题就是在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个要素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的,问题的设计又对核心素养落地起着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个问题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实际上就是去寻找问题对于核心素养落地的机制,把握了这个机制,也就掌握了问题设计与核心素养落地之间的规律,这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总之,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走向加深,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提高审题能力。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