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策略 |
范文 | 吴端坤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往往会有一些学校在开展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认为课堂氛围过于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巧妙地在课堂当中运用一些富有趣味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如果教师能够将一些教学的关键点和化学理论转化为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083 初中化学原本是一门让人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进行有趣的实验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而且还有助于营造课堂气氛并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1)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趣味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形象趣味的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且趣味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学生经过自己操作,会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自信心的提升。 (2)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学生经过自己操作,会产生独特的想法,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学生会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本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实验中,必须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趣味实验时,要着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化学实验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指引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好化学知识。 (二)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取趣味实验时必须保证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趣味实验不能违背化学理论、科学事实。在趣味实验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要指引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记录,严禁出现“还可以,差不多”的情况。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策略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实验的重要基础,会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及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单方面的为学生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是教师自己独占实验台,自己操作让学生观看,学生会感觉化学学习很无聊,必然会降低自身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综合发展的视角入手,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化学实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保证实验教学的良好开展。例如在《分子和原子》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如分子)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之中的”这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趣味实验,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氨水可以让酚酞试液变红,从而探究出微粒运动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玻璃片的两端,分别滴上一滴酚酞溶液、一滴浓氨水,然后用烧杯快速罩住玻璃片,让学生观察玻璃片上液体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另外一组学生将脱脂棉放在笔帽中,根据笔管的长度,准备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笔管中,保证滤纸条不会与笔帽中的脱脂棉直接接触。将浓氨水滴入脱脂棉中,快速盖上笔帽,观察滤纸条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对于“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这一实验,原来的要求是让学生分别向两个小烧杯中加入5mL的浓氨水和20mL的酚酞溶液,然后用大烧杯将这两个小烧杯罩起来,观察烧杯中容易的颜色变化。由于氨水本身具有毒性,并且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对人的鼻子、眼睛、皮肤带来刺激,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安全现象,同时浓氨水还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以上两组趣味实验,一方面,能减少实验试剂需求,能解决浓氨水污染空气及有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样的实验操作也比较简单,具有良好趣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知识点。 (二)强化实验活动的灵活性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化学实验,而实验场所局限在室内,仍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担心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等,学生很少自己动手操作实验,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很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效果。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要主动地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组织学生开展更加灵活的实验活动,如在室外进行实验,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灭火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灭火的相关原理,然后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真实的灭火实验,教师可以在良好天气下,在操场空地上,准备各种燃烧物,同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灭火器,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自主选择灭火器進行灭火,并且要求学生在灭火过程中,各组需要记录好灭火效果,在实验完成以后各组学生要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最后,教师再回到课堂上为学生系统的讲解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学习针对不同的物质燃烧选择适合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这主要是因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课程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是积极响应我国现代化素质教学的要求,对于初中教学的改革也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兴龙.基于问题链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2. [2]李敏,李英刚.趣味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24):203-2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