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
范文 | 罗凤媚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作为一种高中政治的核心学科素养被明确载入新课程目标,这也从指导性教育原则的层面上强调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实践不断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321 高中政治教学由于教材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起到高效地普及法律的作用。培养中学生尊重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合理使用法律的良好习惯。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由于教材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起到高效地普及法律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深度挖掘不足 目前,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倾向于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仅仅着眼于案例,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案例内容的分析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文的讲解,对于案例背后所体现的法治意识讲述得较少。要知道,法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这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案例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法治意识。 (二)讲解定义、内涵多,挖掘法律逻辑、思维少 在日常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于对法律术语的定义、内涵进行讲解,力图让学生了解这些专业名词,但是对这些名词所蕴含的法律逻辑、思维以及可以用于实践的方法讲解得很少。这种讲述方法看似没有错误,但是很难起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其实,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备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促使学生掌握法律背后的逻辑。 (三)很少培养学生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實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倾向于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对其中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但很少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串讲,导致学生不能够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其结果是,学生对法律理论比较了解,但生活中遇到一些简单的法律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法治意识的培养,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法律,而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思维进行思考,用法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个人利益,维持社会的有序运转。 二、加强校园法治环境营造,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这一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具体到法治教学,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司法人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他们具有丰富的 司法实践经验。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办法治宣传宣讲会、宪法日宣传活动等,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爱上法律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提升法治意识。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确保所教授的内容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接受能力,并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为此,教师要多调查研究,多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 在法学的高等教育阶段,案例教学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案例教学能更加考验学生掌握法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要求有着很大区别,但是案例教学仍然可以被合理引入高中政治课堂。高中阶段的案例教学应当主要结合社会热点,通过发掘身边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在 此基础上围绕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讲授,此种方式更能提高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以《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中“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例,此章涉及相关知识产权概念,其中著作权这一概念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可能早已熟知,但著作权中具体又包括什么样具体的权利,则涉及到更专业的领域,即使是以普法的角度简单讲解,单纯的概念释义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此时应当引入案例教学,近年来多部小说改编影视的IP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也不断提升,其实知识产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发掘问题,去更好地理解常见的法律知识,通过案例更能帮助学生通过社会鲜活的案例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也能引导学生用法治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应当成为高中政治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 四、通过法治实践培养法治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最根本在于法治实践活动。而法治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的模拟实践,更重要的在于课外实践。但由于高中学业压力较大,高中法治实践活动往往只能在课堂或者校内进行。那么,政治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平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法治实践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有法治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法治案例分析等。法治知识竞赛以常用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生日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组织法治知识竞赛,从而促进全校学法、普法工作的开展,使法治教育深入人心。法治主题演讲,则是结合时事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法治知识来开展主题演讲,从而拓展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途径,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等。法治案例分析则相对丰富一些,可以邀请校外法律从业人员结合典型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法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治实践的程序、条文、依据等,从而使学生的法治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些活动都是常规性的实践活动,政治教师要创造条件,通过研学旅行、校外实践等活动,将法治意识培养目标渗透其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法治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从而让法治护佑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法治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政治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才能使法治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法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总之,随着法治建设被不断重视,公民的法治意识也被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衡量目标之一,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使法治意识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刘梅荣.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法治教育的尝试[J].安徽教育科研,2020(5):16-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