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范文

    蒋国清

    摘要: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教育事业当中作出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很多老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推进之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对于初中数学来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很好的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96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非常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都认为数学非常的难,而且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很多理论知识都比较抽象,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行。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看出当下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必须要有效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现有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和突破。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一些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让学生用更加真实的角度去理清数学题当中存在的一些逻辑关系。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实际意义

    数学建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对数学题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化,通过提取问题当中的一些重要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最后变成一个非常简洁而且有问题本质属性的数学模型。学生可以结合一些数学概念或者是数学思维去验证这个模型是否合理,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渗透一些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取信息,然后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很好地迎合当下新教育理念的相关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很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另外数学建模思想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手段,而且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意识到数学建模对于某些问题的重要意义,它可以让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学生的解题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二、 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一)以教材为载体,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必须要充分的立足于教材课本教材课本当中经常有一些题和知识情境密切相关,而且很多问题老师都可以引用一些数学思想或者数学方法给学生讲解,在整个过程当中老师就可以很好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一些数学概念,还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不会认为数学这门学科非常的难学。就比如说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有理数的加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弄懂数学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然后根据课文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开展分析和实验,最后概括总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坐标移动这样的问题,然后老师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给学生介绍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以及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数学思想,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建模思想,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有效的数学学习技巧。比如,在“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出示“50+(-70)-10=()”这个式子,学生只会感觉很突兀、乏味。此时,教师可巧借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这个式子的实际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知。如教师可以这样构建数学模型:小明的学校、家、书店在同一条大街上,学校在小明家的南边 20 米处,书店在小明家北边 100 米处。一天,小明从家里出来,先向北走了 50 米,然后向北走了-70 米,最后小明又向南走了 10 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哪里?经过教师建模,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纷纷投入案例分析,最后列出算式:50+(-70)-10=-30(米)。

    (二)根据知识点创设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

    不可否认的是数学这门学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点的时候,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事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学生也会慢慢的喜欢上数学,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应当将数学和实际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其实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数学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学生的求职欲望也会大大的增加。比如,有这样一道例题:车间里有 24 名工人,同时生产螺钉和螺母分別为 1 400 个、2 000 个,其中一个螺钉配 2 个

    螺母。如果每天生产的螺钉、螺母数量刚好匹配,需要分配多少个工人生产螺钉,多少个工人生产螺母?这个题目看上去似乎有些复杂,初中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教师运用方程建模思想创建情境,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就可以很快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运用,通过分析题目,学生可以将生产螺钉的人数设为 x,那么生产螺母的工人数则为 24-x,结合题意可列方程“2×1 400x=2 000×(24-x)”,最后解得 x=10。那么,生产螺钉的人数为 10 人,生产螺母的工人为 22-10=12 人。通过这样的思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元化的数学建模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识新问题、掌握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

    部分老师依然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整个课堂当中,老师一直给学生讲解相关的重点知识,学生一直处于一种非常被动和消极的状态去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其实学生如果真的碰到一些非常陌生的数学问题,学生依旧会觉得非常茫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采取更加创新化的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老师也可以组建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可以带领班上的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样可以更好的渗透一些建模思想。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空前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渗透一些数学建模思想,那么对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所以初中数学老师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活动当中融入一些数学建模思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亚兵.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建模问题[J].快乐阅读,2013(11).

    [2]郑战国.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性探究[J].读与写,2014(9).

    [3]赵艳凤 . 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J]. 科教文汇 ( 下半月 ),2016(01):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