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范文

    柴玉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与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于过去盲目追求学生的书面成绩,现在则提倡从单纯的知识型向着素养型进行转变。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也开始变得愈发重视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帮忙他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84

    随着我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对音乐一类具有极强艺术氛围的学科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而音乐核心素养就是在新歌改条件下提出的全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渐拥有乐理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情操,就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完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艺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是其他文学科学无法替代,通过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将有助于使其成为更加全面、优秀的人才。

    一、音乐核心素养含义

    (一)核心素养与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由基础文化、社会参与及自主发展三个方面构成,以素养为依据,主要分为科学文明、健康生活、人文内涵、承担责任、实践创新及会学习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之间存在相互弥补、关联及推动关系,在各种氛围中发挥着不同作用。音乐素养是由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两方面构成的,音乐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非一两天就能速成的。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智力发展及人格塑造。

    (二)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充分适应终身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性能力、品质特征与所具备的高级能力。音乐核心素养是以新时代社会发展为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教学理念、满足当前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音乐核心素养作为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条必要途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因材施教为教学原则,从而有效提升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水平。小学音乐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概念,其范畴较为广泛,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与新目标。为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教师应以客观角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音乐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悟音乐深意、汲取音乐力量。

    二、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学习能力与可塑性较强,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既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有助于加深其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

    (一)缺乏对音乐教学的认知

    不少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应试,缺乏对音乐教学的认知,将不列入考试范围的知识点都忽略了,教师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搞不清楚音乐课的具体学习目标,易使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心理,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未对整体教学内容做出宏观掌控,而是将考试重点划分出来,让学生按重点进行复习,这种制定考试范围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扩展。为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充分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了解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从生活角度增加音乐知识讲解,既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提升音乐教学水平。

    (二)音乐教学深度有待提升

    小学生受语文背诵方式的影响,易将背诵方式套用在音乐学习中。这种机械化的背诵,不适用于音乐课程学习,因为音乐欣赏完全不同于背诵。例如在学习《采山谣》时,主要表述的是秋天大自然的美景,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以背诵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则难以体验歌曲中表达的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更难以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音乐教学缺乏一定课堂活力

    多数音乐教师在执教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音乐知识、音乐节拍及节奏等内容,音乐教学多以记录考点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太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内容,不仅导致课堂氛围缺乏生机与活力,还难以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取一些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在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有效提升课堂活力。

    三、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体制

    小学教育受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体制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教师受市场化影响,利用自身知名度,课外招收学生谋求经济利益,这严重违背了学校的教育办学宗旨,不仅影响学校的校风,还易降低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核心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限制作用。

    (二)缺乏音乐教学资源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缺乏教育资源,导致难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多数学校受应试思想影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多分配给了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导致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能凭借自己演唱完成教学。这种缺乏教学设备与教育资源的音乐教学,即便教师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以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己任,巧妙地应用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欣赏音乐作品,并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可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17):178-179.

    [2]姬伟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22-223.

    [3]滕桂海.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14):1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4: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