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海英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以新课标的实施为基础,必须进行有效地改革,近年来,许多西方国家都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本文阐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内涵,研究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52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通常按照“初读获取语篇大意—细读理解语篇细节—最后讲解语篇细节”等步骤进行教学,其关注点通常就是语篇大意、重点语法等,侧重阅读技能训练,偏重表层信息理解,关注语言点教学,而对语篇所传递的觀点、理念、价值观等,则不假思索,或全盘接受,或置若罔闻,没有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判断和评价;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前进的主要动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确立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有机体(批判主体)、事实(批判对象)以及思维(批判过程)三个要素。高中学生处在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已逐步形成一些对事物的观点与判断。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理解为:教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挖掘、对阅读问题以及场景的预设,致力于从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批判性意识和技能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推动学生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更理性、更深刻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和社会。

    一、理论框架

    本研究主要针对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意识和教学策略,因此课堂观察和访谈是我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工具。东肯塔基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解释了原始和修正的布鲁姆分类。1956年,Benjamin Bloom与其他四位心理学家合作,发展了教育目标分类。在分类上,从最基本到最先进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类。几十年后,最初的合作者之一Krathwohl和Bloom的学生Anderson对最初的分类做了一些改变。布鲁姆修正的金字塔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Sweet,Blythe,&Carpenter,2016)。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概念的诞生,受到了希腊文化影响,其中的critical来自希腊语kriticos,意指区分、思考、评判,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讲解、分析、评估、推断、阐明、自发调整。在对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苏格拉底构建了“助产术”的理论,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杜威认为,在经过认真反思之后,人们才能接受已有的概念或者结论,切忌人云亦云。经过反思,人们会利用得到的论据去甄别已有的论点,这被称为思维方面的“延迟性判断”。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分析、评估、推断、反思、甄别等,而批判性阅读是把批判性思维和对文本的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即把批判性思维应用于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萨特指出:“阅读中的批判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文本中的真知和谬误,最终超越文本,超越作者,超越自我。”批判性阅读是以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定义为基础,依据相关策略开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中往往容易呈现出“零散化”、“表面化”的特征,导致学生在阅读中“输入”过少,只能借助已知经验完成“输出”,继而出现课堂参与度低、表达欲望弱、思维无法拔高等现象。而这种教学要求与实际教学效果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了英语阅读课堂的“焦虑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现状的“地基”,为学生的思维阶段的提升铺好“台阶”,从而实现“入”与“出”的平衡。

    二、教学建议

    1.根据布鲁姆分类法从基础到最高层次向学生提问

    在大多数的英语教材中,关于阅读中的基本信息已经有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事实的,并且是以对或错或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在记忆和理解的层面上。教师应该想出一些额外的问题供学生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2.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运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开始在商界广泛运用,后引入学科教学。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知识,还可以把握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助力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升华文章主题,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的效果。因此,思维导图是阅读理解中联系部分与整体的媒介,是阅读重要的辅助工具,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在阅读课中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以写促读

    教师在阅读文章和课堂讨论问题之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阅读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写一篇议论文。哈斯蒂和施罗德指出,写作可以提高参与度,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为了写出一篇扎实的论文,学生必须陈述论点并提供支持证据。基本要求是学生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逻辑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发地运用批判性思维。议论文和辩论的区别在于写作是一个更长的过程。因此,学生将投入更多的思考,它将推动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以产生一篇好文章。指定一篇议论文是一个实用的策略,教师可以用来实现这一目标。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理解信息、关注内涵和发展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发展其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着眼点,以问题和活动为抓手,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融入思维的训练,给学生提高思维的空间,从预测文本内容、梳理文本脉络、挖掘文本内涵和探究文本意义等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测、分析、概括、推断、质疑、评价等多种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5):61-65.

    [2]周青,姚林娜.批判性思维与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6):53-56.

    [3]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0-16.

    [4]王小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6):31-3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