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浅谈 |
范文 | 蒙微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10 农村新课改实措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变革,可在很多地方就是难以开展,特别是教学点课堂教学,一时以来都难以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现象。下面我谈谈新课改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对新课改的理念要充分把握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主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探讨问题,给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手、眼、心等器官都启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地理解,他们本着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又模糊地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把课堂都变成了满堂问,在课堂上学生还是被牵着鼻子走,从根本上无法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其实,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也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带到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来,然后指引他们去解决问题。在农村,由于学生见识面比较窄,在这方面真正操作起来确实有一定困难,但是教师只有把握好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开展合作的学习方法,根据农村孩子的野性,让学生自由地组合成学习小组展开探究,这样问题就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汹涌而出,也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逢刃而解,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达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二、对农村学生的实际要详细分析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重要的成份,在教育教学,农村孩子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就生在农村,接触面小,接受新事物少,智力开发天生就缺少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周围除了自已的父母等亲人外,其他不外乎就是小小村子里几个人,有的甚至在村子里还找不到几个。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就不宜过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就得分个轻重缓急,不能一股脑儿将一个新知识点在一节课统统地塞给学生,因为他们需要的过程就比城市的孩子相对多一些,他们必须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去领会,我们教师必须遵循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注重过程与方法,千万别急于求成。一般来说,一节课堂教学设计只安排一个知识点即可,只要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与领会,对他们来说也无可厚非了。可是,在很多教研探讨活动中,不少教师就是注意不到这一点,他们把探讨课当作比赛课,往往在一堂课就把整个知识点一口气授完,他们心里可能想的是唯恐听课教师不懂,而不是考虑学生是否领会。这样,实际上就是缺乏对学生实际的详细分析,在农村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万万不可取的。 三、对农村教学的课程要适当调整 当前的教学课程就是由我国统一发行的教材,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都用这种统编教材,而且科目数量要求也一样。那么,在农村学生的领会过程中,他们需要的时间肯定要长一些,所以,我认为农村的课程负担要绝对地比城镇的少,所开设的科目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发展而开设,数量也可以较城镇少一些,只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须开设的科目,比如语文、数学、图、音、体等(低年级尤其重要)。只有发展好学生的基础,学生才有能力去接受新的东西,才有能力去领会更深更广的知识,如果我们也像城镇一样从小就把书包压得死死的,那么学生将会学而杂,杂而乱,乱而不实,我们想给学生领会的东西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农村教学课程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四、对农村教学的方法要彻底革新 农村教育陈旧的方法一直以来都难以改变,主要的原因不光是农村落后的面貌及那并不见识多广的孩子,而主要在于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农村教研探讨活动发现,农村教师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以讲为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甚至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和听课教师往往都激动不以,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一无所获。他们就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根本就是死死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学生。新课改实措以后,他们似乎有了一点进步,教学方法似乎也改变了一些,但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他们往往都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生还是很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有的教师甚至于在公开课上把听课教师看得比学生还重,他们看起来在意的是听课教师是否知道自己讲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会什么,他们往往就是把一整个知识点在一个课时讲完,怕的是听课教师听不懂他那个知识点和整个教学设计与布局。试想,如此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仅在短短四十分钟的一个课时里让学生笼统地接受,那学生能领会得了吗,何况面对的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孩子? 要彻底地改变农村课堂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习好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旧的教学观念,认真备好课,在上课的时候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备而上、因材施教、步步为营。有的教师就是没有注意到这点,导致了一些学生到了高年级数学连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都没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与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的。其次,农村教学的校本研究需要大面积横向发展。在过去或者现在,有些农村小学的教学校本研究都为校内的教学探讨活动,教师们集中到课堂上听课,然后课后又集中地去评课,最后往往也草草收工了事,得不到什么结果。我们应该经常走出去,到一些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去考研,听听一些高水平教学教师的课,学学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吸取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当然,开展校外校本研究也不能泛滥成灾,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最主要还是来研究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再次,上级教研辅导员要发挥积极作用。在农村,每个乡镇都配有若干个教研辅导员,这些教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搞教研活动,如果说农村教师没有时间去校外开展教研活动的话,那么乡镇教研员相对来说就应该有时间去校外多作考研,并且及时地到乡下农村小学多上一些高质量的公开课,以便及时地传送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五、对农村教育的管理要务新求实 在当前,农村教育的管理可以说相当薄弱,在师资配备方面国家规定就比城镇的少,还有农村教育系统一线教师日趋明显的老龄化等原因也造成农村教育的很不利因素,在农村小学这方面尤其突出。一些年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已形成了一种惰性,他们有的已不图上进只求快退,还管什么新课改和教学质量,加上农村师资配备的薄弱、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工作的繁重,连有些精力旺盛的年轻教师有时都会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要想新课改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真正地实施起来,对农村教育的管理革新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做到: 1、要增加农村小学教育编制。 农村在中国可谓是地广物博,人口众多但分布散,由于人事改革等原因,我们虽然采取了撤点并校的措施,但农村小学的教师编制分配得很不匀衡,乡镇中心小学的编制往往都会比村下学校的多。从整个教育系统的编制来看,农村学校的编制也比城镇的少,这也就造成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难以与时俱进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增加农村学校的一些编制,多鼓励一些年轻教师到农村去磨练。这样,我们既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师资力量,又能使教育管理做到老少结合,同时更能使新课改在农村的课堂教学向更高的一层推进。 2、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師的培训力度。 现在,尽管国家有了很多教师培训项目,但是往往到了农村,培训几乎都成了年轻教师的事,老年教师们几乎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必要培训了,因此农村课堂教学水平总是难以提高。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我认为我们教育部门在开展培训的工作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强制性,把那些很不情愿参加培训的教师们都必须参加培训起来,做到人人有训可培,人人有训必培。 3、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 农村教育质量之长期居于低下水平,与农村教学设备的不齐全是分不开的。根据大量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还不到城镇的三分之一,这么落后的设备与环境,加上农村教师的一些落后思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农村新课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绊脚石。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势在必行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