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范文

    任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学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细胞,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提高小学生对合唱以及音乐的学习兴趣。目前,小学合唱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弥补合唱教学中的不足,推进小学合唱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合唱教学 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43

    受新课程教学的指示,小学合唱教学已逐步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型晚会和歌舞表演中经常见到优秀的儿童合唱团。观众也对小学合唱团的出色表现印象深刻。这离不开小学合唱音乐的普及和学校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也得益于学校合唱音乐教学的深入开展。音乐作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应该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合唱精神。但就具体教学而言,仍存在关于合唱的几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音乐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普遍认为,音乐课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过多地重视,特别是部分学校的主科教师,还会因为主科的考试将近,而将音乐课占用,这就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练习合唱的机会大大减少,更不要说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了。还有部分音乐教师将音乐课理解为唱歌以及音乐鉴赏,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降。

    2.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机械性的训练模式,这使得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合唱技巧,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合唱难度较高,从而丧失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3.训练方法不恰当

    目前,一些学校忽略音乐课堂的积极意义,从而导致音乐课的师资力量弱,再加上一部分教师缺乏音乐素养,其专业水平不够,因此对于合唱训练,方法并不丰富,仍然停留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刻板方法上。小学生的记忆并不具备连续性,有时候歌曲演唱尽管很全面,但小学生并不能从各个方面去理解歌曲,因此会导致合唱时感情不够饱满。同时,单一性的教学方式容易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降低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提升学生对学习合唱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想要提高学生对合唱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合唱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合唱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就要对学生的合唱兴趣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适当鼓励并予以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以及合唱的喜爱程度,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也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鉴赏水平。与独唱歌曲相比较,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复杂,所以学生想要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先对学生的歌曲鉴赏水平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播放同一首歌的独唱以及合唱版本,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合唱歌曲的优美旋律。例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曲目,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曲目的单唱版本,之后再播放合唱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合唱的音域以及感染力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为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简单的声部编配,潜移默化中开展多声部合唱练习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儿歌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教师可为这些歌曲编配简单的声部,让学生对多声部和声的美感及丰富表现力产生深刻感受,进而对其展开渐进的练习。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有着简单旋律,并带有藏族特色的歌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洗衣歌》等藏族代表歌曲中,提炼出一些能够体现快乐心情的衬词,比如阿索、嘿嘿等,并加在第一首歌中。待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后,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唱主旋律,另一组用阿索、嘿嘿为歌曲伴奏。这样一来,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唱歌兴致,不但将歌曲中的藏族风格体现出来,而且也让学生宣泄自已快乐的心情,在无形中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此外,也可让学生采用其他衬词来为歌曲伴奏,比如啦啦啦等,由于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唱起来难度不大,并且两个声部可产生很好的效果,渲染了欢乐的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取轮唱过渡的方式,来为多声部合唱打下基础。其中,轮唱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合唱形式:指的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声部先后演唱同一旋律的方法,可对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进行有效培养。指导学生进行轮唱时,应注意节拍整齐,将强拍突出,均衡两个声部的音量,并且叮嘱不同声部的学生在演唱时,切不可比谁声音更大,不能出现抢拍、大声喊唱以及赶速度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确保不同声部之间相互独立且清晰。教师在开展《我怎样长大》以及《歌声与微笑》等歌曲的练习时,便可安排学生进行轮唱学习,这样便可将学生合唱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增强其合唱的信心及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堂对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虽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与以往相比较,受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当前的音乐合唱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调,存在机械性教学的现象,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练习合唱技巧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耿妍.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音乐时空, 2014(15):180-181.

    [2] 王 锦.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音乐, 2015, No.547(23):41-42.

    [3] 張贺.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09):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