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析 |
范文 | 谭晓莉 摘要:初中生的年齡较小,他们的知识根底还较浅,对于数学学习还以形象思维为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心态,通过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以交流合作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再认识。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和教师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去通过动手操作、观看图片等方法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希望教师关注到自己。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到轻松,为学生的思维顿悟带来可能,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有更多的灵感迸发出来。教师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相同的学生,相同的老师,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说明教师要敢于突破自我,创新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创新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崭新的面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学生 ?创新意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48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启发者,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掌握解题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许多知识和旧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在数学新旧知识的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一定要选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由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要善于进行有目的的设问,引导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通过某些例题的讲解,引入一元一次的解题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其实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在我们教学过程当中,常常采取比较经典的“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的解题方法。当然这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经典的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些新型的思维理念。例如:在进行一次二次方程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计算起来更加简便,我会提议让学生去自学十字相乘法。或许很多同学会提出再进行解一元二次方程到时候容易出错,那么教师也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检验方程的解的形式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个更深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假设 教师在进行新课的讲解时,要注意运用假设法理解新知识,通过设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推导出公式,理解解题方法。假设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丝丝相扣,由浅入深,最终揭示问题的本质。往往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只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观察、讨论能够让学生找出解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假设能够让学生深思熟虑的去思考,让发散性的思维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学假设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同时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正确的逻辑判断。例如,在初二年级的课本习题后面有一个关于杨辉三角的知识,虽然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内,并没有相关于杨辉三角知识的要求,学生只需要对于杨辉三角有适当的了解即可。但是教师却不可以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因为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杨辉三角的规律,可以提高其自主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课后反思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到全体学生,并且有意识地向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定要注意把课上和课下结合起来。课上学习新知,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而课下,教师还要让学生及时的复习巩固。复习巩固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及时的回顾新知识,能够对于概念和公式进行高度的概括,还能够让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有所改变,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有教师成功的讲解,还需要有学生课后及时的反思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反思时能够主动的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之处及时突破,从而让学生获得智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时,大家都知道,在初中数学领域当中,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普通的三角形有“角角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边”等判定的定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通过“HL”等方法进行判定。当然这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归纳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及时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在实际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要进行自我的定理总结,以及有关该定理使用时的一些经典例题的内容和错题,都要认真细致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上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例,判定全等的方法有很多,但如果学生仅仅是对这些判定的方法有所了解,却并不会应用,那么学习这些判定方法仍然毫无意义。 四、开辟第二课堂,增强初中生学习兴趣 一节数学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我提倡教师要进行第二课堂的开辟、建设。初中数学的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算术比赛、数学猜谜活动等。在开辟初中数学第二课堂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校园情况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有目的和计划的开展,确保每一个孩子在参与第二课堂时都能够有所收获。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的设计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认真调整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秀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 刘小歆.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