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
范文 | 孙汝敬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科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受到教育教学领域的突出重视,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新的方法,针对学生“读”与“写”这两项能力,需要教师不断与学生深入交流,通过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制订贴合其目前学习进度的教学设计,将两项能力融合教学,并且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锻炼,使其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通过思维的锻炼帮助自身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表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新课改;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 如今,新课程改革日趋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借助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不同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立足于学生理解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而写作是在对各类阅读素材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语言的过程,并对之后的阅读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效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教师教学设计固化陈旧 以往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课堂都较为单一古板,课上教师能通过灵活的教学语言以及新型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吸引力,这是由于很多语文教师常年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小学学生,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系统,一直支撑着教师的教育工作。而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新资源、新设备的出现极大推进了小学教育事业的前行,若教师不能积极投身于相关方面的研究,那么不仅是对学生读写能力提升进行了限制,于自身而言,也不能在学校语文教学研讨小组中,提出新鲜的、有待探究的教学问题,自身的教学效率相对于同行业其他“步子迈得大”的教师来说自然较低,不利于学校语文教育工作的优化。 2.学生对读写活动缺少主观能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对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不具有先天的敏感,刚刚迈入系统化的校园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大部分都只是等待教师制订学习目标以及内容,学生照例完成。在课上由于过于活跃,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嬉笑打闹、交头接耳的情况,这种形势下教师管控课堂的过程就变得尤为艰难,同时自身的教学进度也会受到一定耽误。同时很多学生在接触语文时,对于读和写两项活动缺乏认知,认为这些活动脱离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对自身的益处不大,导致学生在写作与阅读的过程中思路得不到拓宽,将读写认为是一种任务,并没有往下继续探讨的意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教师的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受限,不利于学生主观意识的形成。 二、“读写结合”教学开展的具体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缺少不了情境教学,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主进行学习,因此,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进行四年级课文《观潮》的教学时,为了能够有效渲染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氛围,网络上有非常多游客拍摄下来的视频,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前来直观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风采。教师在进行视频播放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进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首先教师让学生将课文进行快速阅读,并针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同学们,文章中的第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整篇文章之中具有什么作用?”学生:“文章第一段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能够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还可以引起下文。”教师又问:“既然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作者又通过什么样的词语来突出其壮观的?”学生:“白浪翻滚、横贯江面、水墙、浩浩蕩荡、山崩地裂,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描述其壮观景象。”教师:“如果让同学们来写《观潮》这篇课文,同学们会怎样去描写呢?”学生1:“如果我来写钱塘江大潮,在其壮观的表述中,应该多用一些成语来形容,比如翻江倒海、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等,这样不但能够描述其壮观的景象,还能够为文章增添色彩。”学生2:“如果我来写这篇课文,我会用一些排比句来进行书写,这样会显得有一定的文采,也能够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师:“同学们为什么在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它的壮观呢?作者写壮观,你们也写壮观,你们能够超越作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有自己的创新呢?钱塘江大潮固然壮观,但是每年游客去观潮被江水卷到水里面淹死的人有很多,我们可以写钱塘江大潮的危险性,让游客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立意。”教师通过课文阅读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写作中不要具有固定思维,应该不断进行创新和思考,这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2.加强读写训练与体验,积累经验 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才能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积极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中有重要价值的词汇,为学生通过词汇理解文章和应用词汇、语言提供重要支持。单纯机械式的记忆很难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反而会让本就“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单调乏味”。 例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文,如“我给妈妈洗脚”“广搜错别字”“走近生活”“亲近大自然”等。在周末前,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查阅和观看与这些活动或实践高度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通过随笔的形式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在阅读教学中随时发现对文章或个人体验意义重大、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或词汇,通过划重点、分层次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全方位解读需要积累的词汇和语句的深层次含义,从情感、意义、语境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对其进行理解,并在周末结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读写体验。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顺利开展语文读写课堂,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合理安排读与写之间融合教学的步骤,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 教育, 2019, 000(005):00073-00073. [2] 张俊玲.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8, 000(008):P.78-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