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植根于生活——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尝试 |
范文 | 尹军祥 摘要:近年来小学科学教学受到广泛重视,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与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科学的课堂中,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想素养,并打破传统教育工作的局限性,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对于小学科学教育也是如此。本文对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 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课堂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科目的特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课堂剖析。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相结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当中的例子来解释科学知识,强调学科的生活化,本质上实现源于科学生活又回归于科学生活的教学理念。 一、当前小学教育中科技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时,老师应该指导小学生仔细观看生活中的情景,或是创建生活化的场景,使小学生观察科学知识,让课上环境愈加生活化。比如,老师讲解“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程中,上课之前筹备一个有盖子的杯子,注满热水(不要盖盖子)。当讲课开始时,老师需要在学生的面前盖上盖子,等一段时间再把盖子拿掉,盖子内侧充满水珠。老师可以问学生:“杯子内的水为什么会在盖子上呢?”学生开始探究,老师继续举相似的例子,“在家泡澡时,突然会有一颗凉水珠掉在身体上,然后抬头发现,天花板被水珠覆盖,这些学生是否经历过?”在平时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学生会回答老师,“是啊是啊,这个情况是为什么呢?”这一情况之后,老师可以导入本节课程的教学:“其实,这些事例都是相同的科学知识。”可以在“水为什么自己会跑”这一话题上讲解,解说水遇到热会成为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上述提到的杯子盖、天花板)会成为水珠,这个科学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把平时活动中遇到的事情看作例子,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趣味。 2. 让学生回归生活,丰富科学课堂的内容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带入到人们的日常,教育行业中多媒体应用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以往备课的资料是课本或者书籍资料,但是信息社会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优质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例如传统课堂讲授“天气”时,教师通常是口头描述各种天气的状况等知识,学生不仅会出现只是混乱还不容易记忆。但是多媒体教學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天气状况等特征利用影片或者图片等形式播放,并将相似的天气状况进行对比,另外还可以将所在地区最近的天气状况作为授课的资料,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天气特征。多媒体教学下,学生不仅对气温、降水量、风向、太阳指数等有一定的了解,还能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相应的天气状况,对天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又比如以小学科学 " 育苗 " 为例,教师在进行本次教学时,首先录制教学视频,向学生详细讲解 " 育苗" 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按照讲解的方法自主育秧。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种、栽培、浇水,并督促学生做好记录。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成功地培育了幼苗,而一些学生却失败了。这时,教师需要帮助不成功的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纠正,然后重新育苗。通过实生育秧,学生对育苗过程和注意事项非常清楚,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做相关实验,通过动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了解生活化教学方法,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每学习完一门课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新知识的任务,让学生们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和经验,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最后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学会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由此不仅可以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延伸一些业余知识,调动同学们学习科学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单纯口传式教学,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4. 贯穿生活化内容,探究生活化问题 当前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进行学习科学的关键目标:使小学生能够领悟生活、体会生活。并且进行平时活动时,小学生可以看见、听见、触碰到的相关内容能够促进科学内容教育。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时,运用生活化的内容,不但能够使小学生很好的融入科学讲课中,并且老师讲解的知识是平时活动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这些内容更是小学生方便体会的内容。所以,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时,老师需要指导小学生运用平时活动时的相关资料,将生活化的知识和全部教育相连,提升小学生实际运用本领。比如,教育小学生观看生活周围的资料时,老师应该使小学生把平时活动时运用的物品拿来,有泡沫、玻璃、抹布、钥匙、发卡……小学生拿出那些平时生活时运用的东西后,可以指导小学生了解这些东西,使小学生把这些东西进行划分,而且观看这些物品的特征,了解这些物品的特性。 结束语 根据“生活化教育”方式探究使教育具备成效的方式。生活化教学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是一种适合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师需要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让生活更好地为小学科学教学服务,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福鑫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 [J].名师在线,2019(01):45-46. [2] 黄晓红 .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