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苏丽萍

    摘要: 在中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信息素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其中任务驱动法在众多学科教育中表现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等多方面实效,将其应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定可行,所以有必要结合实践对这一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引言:在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找到落脚点,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于任务的设定而发光发彩,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索的主动性。

    一、创设生动情境,巧设多项任务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要进行任务设计,只有设计好科学合理的任务,才能确保相关教学流程的正常运行,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基础,来统筹设计多项学习与探究任务,并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巧妙设计出多项探究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任务,学习与探究任务要尽可能分解开。一般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任务:一是任务简单,目的明确,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完成其他任务,适合所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地完成,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二是教师提出一些任务主题,让学生按照这个主题完成任务,这项任务的步骤相对较多;三是自由发挥与自由创造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自主创造,在创作之后进行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交流,实现任务的分配

    考虑到班级中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所擅长的内容、项目不同,在教师为学生设定任务后,教师也要辅助学生进行任务的具体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在协助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任务的落实。此外,每一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进行操作,也能够保持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更主动地展现自身的能力。当然,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也可以在分配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放权”,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对同伴的了解,进行任务的安排。

    例如,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文件夹》中,当教师为学生设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合作任务后,教师可以“放权”,让学生真正地结合自身的能力,以及自己对其他同伴的了解,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学生负责的项目。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且对他人的看法存在局限性,所以,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求助,让教师介入到任务分配的活动中,更好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质,为学生安排适合的项目。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每个任务小组设定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监督每个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保障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任务的操作,透过自身的作用,实现任务的有效完成。

    可以看出,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实现任务的高效完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小组中任务的恰当安排,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发光,共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合作探究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还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而合作效果会受到学习小组分配合理性的影响,所以教師在划分小组前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另一方面要保证通过合理搭配实现各小组整体学习水平均衡。如此分组更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以及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小组划分后,需要各小组内推组长,制订简单的团队规范,此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为了小组荣誉而积极参与探究。面对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每一位组员都能表达看法,摆在一起进行讨论,一同制订完成任务的操作方法,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小组的努力顺利完成任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比如,在讲解“平面设计”相关内容时,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如何利用钢笔工具绘制心形图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的点拨释疑,学生能很快掌握“心”形图案的绘制方法:首先,点击“文件”,找到“新建”命令,新建全新文件,命名为“爱心”;然后,选用“钢笔工具”,将其属性设置成“路径”,点击鼠标左键进行拖拽操作,配合组合键完成“确定起点”“拖移控制点”“闭合路径”等操作;最后,通过鼠标点击与Ctrl键的组合进行“角拖移”的操作,对“心”形的弧线、角度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完美的“心”形图案。

    四、提供丰富资源,引导分析任务

    教师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情境,简单演示和创设任务之后,接着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任务,探究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法。对于资源而言,这些资源可以是PPT课件,其中展示的是简单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是微视频,主要讲解一些基础的操作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的情况适时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以前遇到过并能够很好地解答的,也可以是学生没有遇到过,但是却与任务密切相关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任务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结论: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法有其存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价值,侧重于让学生在经历完整学习过程中,找到认知信息技术知识的技巧和规律,使得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水平,切合自身思维结构的教育模式中,真正地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实现学习能力等多种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正涛.任务式教学驱动在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的运用浅析[J].才智,2015(21):209.

    [2]梁彦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6):129-130.

    [3]董婷婷.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36):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