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
范文 | 王锐 摘要: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落实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已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是基础核心素养,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认知的重要前提,也是学好历史的本质要求。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各事件发生的脉络、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趋势。这也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前言:在新高考背景下,作为“强文科”学科,培养学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历史的时间和空间的基本综合认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构建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和本质的认识,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同时,当前的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的知识涉及面较广、时间上连续性不足、空间上也有一定的跳跃性等。很多历史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会感到学习起来非常混乱,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空观念。基于此,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使其形成较好的历史时空观念,通过思维的带动作用不断巩固其历史认知 一 运用历史时间轴梳理主要历史事件的时间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学生所要了解的历史事件是比较多的,想要捋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又不会基于此点为学生展开精细化的教学,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有更清楚的认知,也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历史脉络,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历史时间轴,将不同时期国内外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时间轴来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将空闲的时间内容变得具体化,学习的难度自然也会随之降低。例如,在学习高一《中外历史纲要》时,我们可以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点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来展示,这样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总体方向有了把握。之后我们在对一个时间段内细节进行时间轴的精细划分,例如,在学习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到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现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用更细节的时间轴,将其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将这一部分时间轴和总体时间轴做一个参考和对照,这样也更利于学生形成大历史观。 二 利用历史地图、图表等,提高时空观念 地图是传递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图示有时能更有效地表达历史事件的概况。利用地图和图示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时间、路线等概况,再充分利用“新航路開辟图”,带着学生根据航行路线标注的箭头,模拟一遍路线,并认识途经的重要地区的概况,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新航路的路线。这种直观记忆印象深刻,能使学生顺利推出大西洋沿岸成为新的贸易中心的结论。又如,在学习“西周分封制”时,结合“分封示意图”,学生可以发现周王的分封地域中,姬姓封国比例最多而且面积最大,多在富庶地区,从而很容易明白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根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的特点。此外,利用一些图表来学习经济史的效果也非常好。例如,在教学“民族工业”时,教师可用丰富的各类图表等,展示近代民族工业生产所占比值,企业规模大小、生产领域、发展状况等,使学生得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特点,而夹缝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的,从而使学生对民族工业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三 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力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像多媒体、微课等方法辅助教学,历史事件发生在过去,我们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现在科学技术让我们能够通过视频的方式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找到更多可参考的视频资料,这样才能辅助学生记忆,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历史有自己不一样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历史镜头再现当时的盛况。创设情境,让历史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通过对毛泽东主席的讲话内容,去清晰地认识这一部分历史,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并且能够针对这一部分历史有更多的思想和感悟。在观看完影片之后,我们在根据内容进行提问,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 分析时事培养学生宏观思想 我们在渗透空间观念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历史观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可以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地图教学引导学生去观察工业革命时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然后整理工业革命的整体框架。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树立知识结构和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一个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图。然后从多种教学去研究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文化、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演示历史事件过程,从而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历史时间轴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各个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时空观念的渗透,将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争取做到虛拟可视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避免出现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混淆的情况,让学生能够通过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掌握相对比较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有了比较坚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产生自己梳理知识脉络的能力,这样由利于学生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毕茂荣.培育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探讨[J].江西教育,2021(12):19-20. [2]徐蓓蕾.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125-126. [3]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35):25-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