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方式
范文

    周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主体、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数学对学生培养知识探究能、创新想象、兴趣发展以及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并且,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进而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数学;运用方式;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138

    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主体为基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认识不成熟、缺乏想象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枯燥、单调的学习模式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合理利用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体验,发展学生兴趣

    情境创设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有效的体验方式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感受知识,才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经过小学数学知识的铺垫,初中数学知识逐渐由生活实际有关的知识转变为理论性强的知识。但是,依旧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情境体验,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体验中,发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几何图形是学生需要掌握、实际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抽象数学知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接受、记忆、体会这些知识内容,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论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和实物,如,篮球、魔方、立体图片等。然后,为学生展示,并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除了这些实物和图形以外,还有哪些立体图形?大胆说一下吧。”当学生直接看到实际物体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教师的趣味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发展。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实物画出来呢?”经过趣味引导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也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画出自己心中的几何图形。接着,教师就利用学生此时的状态,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也能在教师讲解中明白了几何图形的画法以及相关的定义。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激发出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也愿意加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为后续教学打造基础。

    二、设计问题体验,培养探究能力

    问题是求知欲的来源,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升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知识,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提升自己对知识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问题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未来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动态的教学视频,并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点。然后,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解:“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中,由三个正方形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经过观察,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那么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看到图片的时候,都在思考其中的问题。为学生设计出趣味、悬疑的问题,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同时,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不能因为题目过于困难,导致学生无法回答和思考,也不能设计的过于简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运用这样的方式,既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加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动手实践体验,提升综合能力

    动手实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相比较让学生直接记忆数学内容,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收获的知识是直接背诵和看课件所不能代替的。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学习任务。通过为学生展示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来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以便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中心对称图形,教师就为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学习和体验。在数学学习之前,教师先将提前准备好的物品带到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经过课前预习,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了,那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现在发动自己的脑筋,运用自己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吧,然后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就将自己的猜想和实验进行了记录。接着,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方法,并且通過运用教学用具来展示自己的想法。最后,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运用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最好阶段,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情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和体验式理念,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设计问题体验以及动手实践体验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记忆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断地运用中保持学习的动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薇.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J].情感读本,2016(9):71-71.

    [2]王长海.浅谈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J].教育,2015,000(013):166-166.

    [3]王永强.浅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