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教学与育人 |
范文 | 龙玉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072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其核心而言,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那么,如何将教学与育人有机完美整合,真正做到将德育贯穿于各学科的始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洗涤他们的心灵呢?这也随着现代教育的日趋发展和完善,教育工作者重点要思索的问题。 学校教学与德育有机完美整合,不仅仅是指学校专门开设的德育课,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将德育有机、巧妙地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始终,师者匠心,师者仁心,各科教师齐抓共管,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孩子们在学校期间耳濡目染身边人的为人之道,自然而然受到身边人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文明守纪有德有素养的人。 就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当仁不让也担负了既教学又育人之重任。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教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来,我也在不断地摸索,总结出幾点数学学科教学与德育完美融合的见解。 一、数学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图文材料、数据,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材中出现的图形为例,其中出现了马里、以色列、加拿大等国的国旗图标,此时可以适时布置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顺势引领孩子们了解习近平爷爷近年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有容乃大”、“万邦和谐”的政治理念和大格局,大胸怀,从而激发孩子们生在共和国,成长在盛世里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由衷地产生对祖国无比热爱、无限眷恋的感情。同时书中还出现了中国剪纸和脸谱的图案,这些都是古老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象征,适时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做优秀的中华儿女将民族这些悠久、古老、光辉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严谨的科学知识和广袤宇宙的秘密。在四年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并配图):太阳系各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其中以精确的数字分别标出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将视野拓展到:银河系甚至更广阔的太空,对广袤的宇宙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再联系到宇航员登陆月球,探索火星等。让他们懂得从小必须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怀揣着好奇心求知欲,去探索宇宙间无限的奥秘。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地球,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数学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现有的材料,通过教师用心的引导,达到教育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村的目的!中国国宝大熊猫、可爱的世界级保护动物企鹅、白鲸等,教材中用精确的数字标明它们的体重,精美的图片引发孩子们学习的激情,通过适当的引导,课后的查阅,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四、数学教学的同时教会孩子们很多的生活小常识。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生活的经验、方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让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而数学教师恰好可以利用教材便利,在教学中教会孩子们方方面面的小知识。例如:交通标识告诉孩子们交通常识,租船方案告诉他们理财常识,营养午餐告诉他们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还有统筹规划等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们数学教师,也要不断地去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只有胸怀“育人”的抱负,担负起德育的职业使命,认真钻研教材,因爱而出发,融教于乐,让孩子们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思想,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家国,乃至全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评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