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的策略研究
范文

    张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学习数学更是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数学是一门考察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学科。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本文就生活化教学、自主性研究、多元化问題进行探讨,旨在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088

    引言

    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知识。教师在设计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开放式教学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我们教师变传统的“灌输者、注入者”角色为新时代下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学会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学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转变思想要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用开放性思维加以理解,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要不断地学习,善于总结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之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积极的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去探索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开放式教学法,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能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开放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可以应用于实践生活。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掌握人民币的大小、换算规律、计算方式等等。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运用教材教学,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甚至对于数字不敏感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觉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教学。比如在学习钱币的计算方式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现在剩下了多少,说明自己到现在为止花了多少;或者从周一到现在家长每天都给了自己多少钱,加起来一共是多少钱。因为关系到自身,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比较积极,而且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也会比较认真。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材上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小账本,然后记录自己每天得到的零花钱与不同领域的开销,然后学会管理钱财。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辨别钱币真假的知识,使学生除了学习数学以外还可以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热情的学习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自主性研究,创设开放课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性课堂,即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不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学生的成绩难以提高,所以教師可以设计开放性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时、分、秒》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需要掌握时间的计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难度。比如最开始教师设计小明上午8:00到达学校开始上课,11:30放学回家,小明在学校呆了多长时间?然后教师设计小明上午11:30回家吃饭,下午1:30出发去学校上课,小明在家果了多长时间?最后教师设计小明晚上9:00睡觉,第二天早上6:00起床,小明睡了多长时间?教师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一方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另方面逐渐加深难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同时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适当借鉴活动进行,以通过手、脑的结合,来实现进其思维的活跃,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活动型问题情景时,老师要注意以人为本,活动之中要尽可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要求学生先在纸上随意画一个圆,随后再画一个圆,提问:这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不一样大呢?随后再让学生在固定的位置再画一个直径为6厘米和半径为2厘米的圆,标出圆心、直径和半径,从这其中大家可以又可以看出什么东西呢?通过手、脑的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就能理解与圆相关的知识,并通过不断地思考,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极强的促进性。

    此外,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基于生活进行,此外,从生活角度出发,不仅能让小学生产生熟悉感,在学会之后还能直接应用于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比如学校组织郊游,毎辆车只能坐下18个人,我们班共有62人,应该怎样安排最合理呢?郊游费用共500元,班费有100元,剩余的费用由学生均摊,每人应当摊多少呢?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进行创设的问题情景,可以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探索创新,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李利君.例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21-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