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班级非竞争性评价的构建与管理
范文

    林静儿

    摘要:班级评价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策略,是促使班主任、学生更好的做好日常规范的一个途径。在以往的评价手段中,我们往往采用的是“竞争性质”的,通过竞争的策略,让班级之间存在一种“你争我赶”的局面,因为“竞争”被定义为“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这种模式是跟别人“比”的优秀。但随着活动的逐渐深入,就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不良竞争”或者一些“功利思想”等问题,学生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就无法得到保障。本文结合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模式展开论述,在对班级非竞争性管理评价的涵义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如何落实班级非竞争性管理模式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班级非竞争性管理;涵义;原则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12

    设立班级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使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但传统的班级评价模式一直强调“竞争”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依靠“压倒其他班级,我就可以胜出”的方式来取得相关荣誉,这样既缺乏了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认识,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将个体强行带入到竞争环境中之后,竞争成功的荣誉感、竞争失败的挫折感将会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盲目的竞争只会引发教育的失衡,在班级中适当的推行“非竞争性”管理理念,才能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一、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涵义

    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模式区别于传统的班级考评模式,其弱化了“竞争”对班级管理活动的综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功利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与传统的考评模式相比,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模式更加注重现实的管理活动所带来的益处,班级在“自己和自己比”,达成目标,就是创建成功。学生们也是跟自己比,这样就“比”出了发展,“比”出了激励,也“比”出了和谐。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非竞争性评价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非竞争性评价是自己和自己评,自己的今天和而昨天比,强调学生的每一天都在进步。这种成长型思维,是向内求的思维,强调学生自身的成长;与之相应的竞争性评价的指向,是和他人比较,只要比他人强一点点,就可以获得荣誉。这种指向性,是向外求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

    对于班传统的“竞争模式”来说,班级非竞争性评价制度为班主任、班级构建了一种自由且独立的管理方式,其允许班级在相关管理活动中根据本班的特点,自主性的发挥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也认为,非竞争性的评价模式能改变教师对于管理目标的过度追求,为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班级非竞争性的评价模式下,班级管理活动能够向着更为自由、独立的方向前进。

    二、班级非竞争性管理原则

    (一)强调全员参与,做好齐抓共管

    传统的竞争式班级评价将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放在班主任的身上,更多的要求班主任独立承担管理职责,管理漏洞也相对比较常见。启用非竞争评价模式以后,之前提出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显得更为重要,班主任、科任、学生乃至教职工均需要自主的在日常的管理中注意各种细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引导、教育学生。只有“全员”的同步协调,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方面,必须要做好班级非竞争性评价的建设工作,既要为班级管理人员提供适当的发挥空间,也要保障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活动的综合质量。我校现在开展的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模式,从集会队列、学生用餐、两操、校园安全、校园纪律、校园礼仪和环境保护七个角度入手,班主任们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以每两到三周为一个周期,自主申报、自主管理,级部考评,学校定期反馈“达标情况”。由原来的“固定达标数”变成了“只要各项符合考核标准,即可达标”的新局面,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存在了彼此“防备”的状态,学生们之间也不存在了彼此“推责”的现象。

    这一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与教师的功利思想,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其可能会出现管理重心不定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围绕守纪、两餐、日常安全等内容制定严格的“达标”要求,依靠制度的强制力解决管理矛盾问题,保障非竞争性班级评价的质量。

    (二)强调有的放矢,逐项强化落实。

    在以往的文明班级评比中,评比的项目多,涵盖方方面面。班主任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可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盲目现象”,还有可能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找不到重点”的现象。现在开展的非竞争性评价模式,学校根据常规工作,划分七个重点,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申报评价项目的先后顺序,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开展常规训练活动,聚焦一个项目,可以让常规训练呈现良好的效果。在实操中,班主任先按照召开主题班会,动员学生,设定目标,分析现状,制定行动等步骤,然后开展常规训练,之后在两三周的时间,对班级整体情况、学生个人的情况进行跟踪指导,效果能够显著得到体现。创建成功的班级,能够得到鼓励,班级整体状态出现积极向上的势头,暂未创建成功的班级,学生虽然会有些“沮丧”,但也能马上做好调整,积极的去改进不足之处,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三)做好科学评价,提升评价实效

    班级非竞争性评价模式强调的是不以“竞争”为核心的“自主评价模式”,注重的是班级在自我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这种宽松的评价模式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班级管理活动的整体质量:在围绕班级非竞争性考评模式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部分管理項目容易被班主任所遗漏,教师的管理积极性与荣誉感无法被调动起来,管理水平会出现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班级常规达标情况也会参差不齐。

    在班级非竞争性评价的模式下,每个班级的获得的奖励平台和机会是一样的。但较早完成“达标”任务的班级,随着后续管理活动的不断开展,其可能会表现出消极怠工等问题,学校方面就必须及时做好监督指导任务,不定期的反馈出现的问题,或者定期开展非竞争性班级管理评价会议,针对卫生管理、纪律管理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会议,要求班主任教师及时参与,使其了解到各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对自身的管理缺点进行调整。班主任应做好管理经验的交流工作,学习其他班级所取得的优秀管理经验,在两操、礼仪、安全等角度对管理计划进行调整,解决管理隐患。

    结语

    班级非竞争性评价的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进行了拆分和定义,在围绕“非竞争性”的模式开展班级管理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掌握班级非竞争性评价的内涵,班主任结合考评要求和标准确定班级考评的计划,从制度上、目的上、方法上确定新的管理流程,才能全面解决非竞争性管理下隐藏的负面问题,保障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母永会. 民主,自主,量化--班级管理模式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020):185-185.

    [2]施玉燕. 加强班级管理实施创新教育[J]. 丽水学院学报, 2002(z1):62-63.

    [3]夏心军. 非竞争性班级管理:涵义与构建[J]. 中国教师, 2008.

    [4]希曼. 一所小学的班级评价创新. 上海教育, 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