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初探 |
范文 | 赖嘉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和乐器被学生所熟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中生的心理需要,但是传统音乐中也有很多精髓,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在改革创新的时候要结介高中生的个性特性,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有效的融介,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美好,进而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中,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21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艺术。一个懂得音乐,对音乐能够有共情能力的人,在现实中,也更能够理解别人,情感更丰富。音乐同时也是一把与陌生人打开沟通的万能钥匙,这同时也能够凸显一个人的情商。但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效果一直不佳,主要是因为师生对课程的不重视,以及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传统。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推行至今已经很多年,但是很多高中还是执念于学生的升学率,所以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希望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也使得艺术课程被选择性的忽视掉,如此不仅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给素质教育的普及带来了阻碍。 2、音乐课程教学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音樂是一项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现实社会中音乐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音乐是一种听觉的享受,一种美的体验。现阶段大部分的高中音乐课程开设的都较为敷衍,学生上音乐课大多数就是学一首歌,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欣赏和品鉴,所以大多数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学到的准确知识较少。这样没有准确教学目标的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非常不利的。 3、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充分发挥音乐课程价值 已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中,多数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师对基础音乐知识,音乐发展史,所学歌曲的时代背景等知识讲授的较少,对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使用的也很少,学生都是以较为消极的态度去对待音乐课程,这也使得音乐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自身该有的作用。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是反应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写照,但是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较为片而,并不科学也不够完善,以学生书而考试分数为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完全映射整个的教学过程,也不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音乐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 在高中阶段中,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都非常重视教材内容的挑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分析、删减,从而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高中音乐课程同样如此,在高中阶段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在时间万面相对的紧张,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授“陕西民歌”这部分音乐课程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能力,在现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对于已经教授过的知识,或是非经典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增加一些经典“陕西民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经典内容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陕西民歌”的特色、风格、曲调等内容,提升学生鉴赏“陕西民歌”的能力和水平,为多彩课程的打造奠定基础。 2、结合实践训练 随着现代教学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已经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备。这也从根本上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选择,对于改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授音乐课程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音频,让学生通过对音视频文件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改善自身在演唱中的缺陷,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入、细致的掌握歌曲的演唱万法、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水平。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呼吸的万式、节奏的把控等等,让学生在自由舒适的氛围中,实现高效学习,不断促进高中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长江之歌”这首歌曲,该歌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上下,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专业人士的演唱视频,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歌词去感受歌曲的魅力,还可以在视频、音频的“现场”倾听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多或是过少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都不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或是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听觉神经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将声音美转化成为画面美,从而通过不同的万式,更加深入的去鉴赏音乐的美感,借助情感交流,体会音乐内在的魅力。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去检验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拉近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授“内蒙古民歌”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营造出相应的“草原”气氛,让学生在“大草原”中,更好的去感受“内蒙古民歌”的魅力和气势。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内蒙古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融入到歌曲当中,感受内蒙古人豪放、爽朗的性格。在课堂氛围的烘托中,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生对高中音乐的态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应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到音乐与其他课程相比的独特性,说不定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别样的天赋,对学生一生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芳.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 中外交流,2018(4):162. [2]陈宇. 分析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J]. 黄河之声,2018(20):1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