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
范文 | 王晓红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加深小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接触 和了解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爱国情怀;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426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而且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追求与向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然后再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讲解,小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知识,而且能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内在的修养,从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中国拥有着 5000 年的历史,因此在各个方面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时,老师应该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也不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可以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的教育资源。 比如学校附近的名胜古迹和当地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老师都可以将之利用起来,加入到文化传统学习中来。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让学生将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扩大其视野,提高及自身修养。 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来推荐阅读书单,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来自行选择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名胜古迹进行观光,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此外老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放置相关的传统文化书籍,比如《唐诗三百首》《中国古典故事》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可以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并且展开交流。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与沟通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汉字的魅力,将原本生硬古板的古文,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二、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来学习传统文化 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阅读量的增加,使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些阅读量在帮助学生写作和帮助学生成长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可以通 过阅读某些优秀的文章,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发掘从而学习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例如,学生在学习《司马光砸缸》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司马光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还有其他解救朋友的办法吗?等问题的探究,从而总结出人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冷静,从而才可以办大事的道理。通过这种故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用古诗词来教授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古诗词占有非常大的篇幅,通过古诗词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用词精简语言优美,非常适合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的切入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古人简练优美的语言,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魅力,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古诗《山村》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的阅读难度比较低,朗朗上口, 读起来很顺畅,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诗中的各种信息元素都非常清晰,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就想象出詩中所描绘出的情景,因此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魅力,在字里行间中了解到古人的智慧。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切忌不要照本宣科的进行知识灌输。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仅不能够体会到诗词中的美好,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的掌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四、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利用传统节日,在节日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与节日庆祝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欢度佳节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其中的传统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情感和意思,以及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老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古诗词, 并且为学生科普其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点, 将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以及古诗词进行深度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饱含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不仅仅只是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比如对于《清明》这首诗,老师可以结合清明节,为学生讲解清明节的习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清明节,明确传统节日和我 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点。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老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教授,善于在生活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元素,结合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且理解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尹宝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96 [2]陈燕.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M] .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