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语文《离骚》中家国情怀的教学渗透
范文

    李婉婷

    摘要:我国所拥有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令各个阶段的语文学科不但是一种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同时也是传承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的关键途径。积极应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途径,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也是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责任。在新课标当中针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深度挖掘”、“深化热爱祖国精神内涵”的相关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将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屈原所创作的《离骚》,对于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用价值比较高,本文就将就此展开探究,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离骚》;高中语文教学;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86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具备文学价值以及艺术鉴赏价值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政治抒情诗歌《离骚》就是这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为了能够令这篇文本中蕴含的深刻的家国情怀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丰富其文学素养以及民族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索适合《离骚》的课堂教学方式,令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一、创建情境,奠定渗透家国情怀感情基础

    教授古典诗词、文言文一类的课文的过程当中,老师必须要时刻谨记抛弃传统教学观念,尤其是因为顾及到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杂多样的客观现实而“直入主题”展开教学,要结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指导方针,采取一定的措施,运用多元化的导入教学,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一个较为坚实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当中,情境导入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能够令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起来,以满足高中阶段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征。

    整体而言,可以构建导入情境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离骚》的作者屈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文人,在现代也有很多纪录片或者影视作品衍生,因此,在导入阶段,老师可以选择这些内容,如香港电影《屈原》的片段,让学生在观赏影片这一具象化的情境中,产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此时再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朗读,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反响,而且也有助于文本解读教学。除此之外,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生平故事也可以作为导入元素,而且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借助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感受屈原为“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情绪,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感情奠基作用。

    二、衔接环节,深度感悟家国情怀丰厚内涵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当中,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有一定的要求,其需要教学中不同的流程环环相扣且浑然一体,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有机整体。由此,讲授《离骚》这一类古典诗词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强调不同流程之间合理衔接,以期能够对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温故知新。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流程规划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实效。

    课堂导入结束之后,针对《离骚》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发现屈原并不是“愚忠”,他的思想是依托于本国的基本情况之上的,并没有因为满怀赤诚的热爱就一味忽视楚国的政治缺陷,例如,《离骚》赞颂了楚国宗族世系,不过也針对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贵族、昏庸的楚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些矛盾的情感,在当时的情境下,即便历经千百年,依然能够让我们从文本中感受到屈原“忠君爱国”的特性,以及他愿意为国家兴盛斗争的宿命,“虽九死而犹未悔”,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去感悟屈原忧国忧民、愿意奉献的信念,这也是深化家国情怀内涵教育的关键点。

    《离骚》是屈原代表作,它在较大程度上刻画屈原成为“逐客”之后复杂的心境,展现出当时的执着和怨愤心境,令后世读者能够体会到其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以及对于信念的追寻。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想要进一步了解屈原的形象,老师可以再次衔接上述的深入解读文本环节,“更”深入一层,带领学生领悟文本当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从矛盾的爱国和“恨其不争”的情绪纠结中,引导学生感悟屈原身虽死、但是灵魂永生的思想,为升华爱国教育打下思想基础。

    三、升华课堂,全面促进家国情怀渗透入微

    在多年教学经验中证明,较之课前和课上的情境导入以及文本解读来说,课堂收尾的技巧也同等重要,一般来说,因为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相对比较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下课的几分钟里稍微放松状态,因此,课程收尾的阶段往往学生注意力是最差的。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上课的最后一段时间应当尽量避免继续生硬地讲述课文内容和枯燥的知识,而是可以采取一些拓展性的思考内容来升华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这一类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这种方式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巩固课堂教学、深化情感内涵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上述两个环节的衔接,也是符合上文阐述的“环环相扣”的教学要求的。

    《离骚》的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使用背景音乐烘托背景,鼓励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作为收尾。同时布置一篇“学后感”,鼓励学生除了表面的意义,感悟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借助“读写结合”的方式,真正将饱含爱国情怀的《离骚》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迁移到自己的实际应用当中;另外,也可以单独组织一次自由写作课程,鼓励学生结合“屈原”的形象和爱国情怀创作散文、诗歌或者其他形式的文章。多元并举,读写融合,真正升华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令家国情怀得以深入学生的灵魂,熏陶善良、淳朴的品格,升华美丽、高尚的情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设置的《离骚》,不但是楚辞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屈原本人的代表作之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将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并将家国情怀方面的教育融入其中,促进高中学生的成长进程当中能够拥有历史文化的熏陶,并且借助历史文化当中的养分,真正令优秀思想道德以及传统文化变成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情怀观念,以期能够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当中积极和现代文明良好接轨、有机融合,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江平.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3):1.

    [2]毛文东.以高中语文必修2为例谈家国情怀主题阅读的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007):P.58-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