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探索
范文

    查方洪

    摘要:基于高中生物学科下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否在教学中培养、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及良好品格及其强调,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上要求立足于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生命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等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为我们进行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的观念,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分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以期有效达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88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落实,在高中阶段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运用了新型教学模式,其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非常广泛。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和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一、生物情境生活化

    创设各种类型的生物情境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增强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提升知识的呈现效果。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搜集和引入一些生活事例,帮助学生构建具体的学习场景,化抽象的生物知识为具象的生活现象,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生疏感和畏难心理。在教学“应激性”与“反射”这两个生物概念时,教师发现课上有一位学生正看着窗外发呆,于是就大声喊出这位学生的姓名,其他学生纷纷看向那位学生,那位学生马上看向教师并站起来。教师就刚刚发生的事件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在该事件中存在哪些“应激性”的生物现象。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很高,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能够从该学生的表现分析得出:“教师点名”是“刺激”,“该学生马上看向教师”属于“条件反射”,“站起来”是“反应”,整个过程体现了“应激性”的生物现象。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师展开教学的契机。在该课例中,教师发现学生开小差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批评,而是以此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错误,重新专注于课堂学习,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概念学习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件,从生物知识角度展开分析,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刺激”“反射”“应激性”等生物概念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深度挖掘素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筛选出富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中给出的生活化资料开展教学,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生物知识。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生物知识提出质疑和猜想,将教学内容从“教师想要教什么”转向“学生想要学什么”,以此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趣味故事: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女演员向爱因斯坦求婚,女演员的理由是自己长相漂亮,但不够聪明,可以与爱因斯坦形成互补,两人的孩子必然既聪明又漂亮。但爱因斯坦并不这么认为,他没有接受女演员的求婚。教师借助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女演员的想法有道理吗?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拒绝她?学生刚开始会觉得女演员说得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后认为,他们的孩子不一定既漂亮又聪明。在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学生得出:女演员的说法存在片面性,两个人的孩子还可能聪明不漂亮,或漂亮不聪明或既不聪明又不漂亮。在生物教材中,很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加以开发和利用,再将其展现出来。在该课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借助趣味故事来展开教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使学生分析总结出可能会出现的四种情况,从而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展开生物规律教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应用生活化

    当前,不论是高中生物的日常教学还是高考试题,都强调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编排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对多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生物研究信息来编创综合应用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染色体变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学内容涉及无籽西瓜培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综合分析题,组织学生对两者的培育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对这种生活化问题比较好奇,能够积极參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到两者虽然都是无籽培育,但培育原理却不相同:无籽番茄的果实是由植物子房发育而来的,培育原理是利用植物的生长激素促进果实发育,因为绕开了受精过程,所以没有形成种子;无籽西瓜则涉及染色体多倍体的相关知识,培养原理是利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受精培育出三倍体西瓜。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打造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资源。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将两者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对其培育原理展开综合分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认识到两者培育原理的不同之处,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激素、染色体多倍体等生物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改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高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维伦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