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范文

    侯晓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教学中更为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三观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接受老师的历史教學过程中,除了必须掌握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知识外,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家国情怀素养也包含其中,而且这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30

    引言

    在时间的不断流动中,历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活动过程的简单记录,也是对历史时代的一种回应。亲情国情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梦的必要保证。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实施亲情国情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教科书,而且可以满足德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挖中华文明之优秀资源,树文化之自信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当今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从历史必修一中的制度创新历史,到历史必修二中距今一万年前已经产生的农业、精湛的手工业制作工艺及器物,到历史必修三中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天文历法、数学医术、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或是精彩绝伦,或是远远领先,或是源远流长,或是涤荡心灵,或是人定胜天和肩抗天下的豪情,或是心系苍生的柔情,每一项都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这种文脉的传承,已经深入骨髓,嵌入基因,成为我们至今文化昌盛的基因密码。

    二、宣我国制度之优势,养民族之自豪

    民族自信的建立还需要对我国制度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教材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发现国家的制度优势所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国家发展的信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制度优势及政府的正确领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例如,历史必修二第 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可以把 1975 年的中国作为故事导入本课,“过去,中国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生活设备又贵又少,街道很窄。但现在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街道变得宽敞整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生活设施五花八门”,再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或视频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 40 年来国家的发展变化,认识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制度发挥的作用,也可以利用今年新冠疫情中我国政府及人民的优秀表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三、用网络媒体之资源,育家国之情怀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家和国的感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硬词和呆板的画面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情感,实现感观联动。通过备课、课后讨论、课堂辩论、老师补充讲解等方式积极准备。这种辩论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独立思考,进一步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创新家国情怀讲解方式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的推行和发展,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但这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讲解并不同以往传统讲解方式,这需要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突破以往教学方式,站立在学生们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比如:在五四爱国运动这一事件中,其涉及到的人物都是青年学生,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历史知识时,涉及到的对象也是青年学生,这是一个共同点,老师要抓住它,并让学生们注意到这一共同点,然后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们的心理特点。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极好的活跃教学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并通过引导还能够让学生们思考爱国情怀。当让学生们合理解决爱国这一问题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在和平年代中青年学生们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进自身与国家联系起来,对他们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当然这些过程需要老师多番进行设计和模拟,不能让其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引入的过分突兀,使得学生们感觉到不适,这样无疑会使得教学质量、效果以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大打折扣。

    五、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老师不可只将目光及重心放置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中,去往实地感受、接近以及理解历史文化。基于此,老师就需要积极对学生们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以及探索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们构建其精神情感与价值观,进而体悟家国情怀。在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依据历史教学内容来开展,选择相应的实践教学主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历史文化,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家国情怀。比如:老师需要首先调查学校所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历史类的博物馆或纪念馆,然后再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来制定主题,然后选择出对应能够参观的地址,带领学生去往实地,让学生们在参观与体验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历程,让他们的心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终上升到爱国情怀。

    六、教学形式多样化

    新课改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历史教学课堂中,大都由老师讲解,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及能力培养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因此,老师要积极创新,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一问一答这一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使用角色扮演、学生讲解等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理解历史文本中所传递的内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老师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还应当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自主探索、学习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使得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提升。

    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加深对国家的认同与理解,还能够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以及世界意识,使得他们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能够逐步认清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及身上肩负的历史职责,进而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向阳.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4).

    [1]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