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
范文 | 余学美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并提升其道德素养。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内容,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进而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素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97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有很多父母会到城镇务工,并将未成年人交由长辈抚养,以此便衍生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实际情况来看,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普遍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便导致他们在身心健康成长、行为习惯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重视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较多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父母在外务工,所以常常会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补偿孩子。而正因他们在外务工,很少回家,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品行、道德方面的关注较少,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另外,由于在家照顾孩子的长辈相对年龄较大,比较溺爱孩子,因此认为只要孩子不犯错,便不再过问孩子,这种情况进一步促进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 (二)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中,父母通常是一年回家一两次,且回去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天。而这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独,久而久之,便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是由年龄差距较大的爷爷奶奶抚养,所以他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正因为孩子缺乏倾诉的窗口,因此不愿与他人交流,逐渐形成孤僻、易怒的性格。 (三)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自制力差、社会阅历少、心智发育不成熟,所以他们一旦脱离父母与家人的管教,便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而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发展下去,便会使儿童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二、在农村小学阶段对留守儿童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借助多样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要想在农村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品德,便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这样不仅能够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德育感受,同时还可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的品德素养的提升。 例如,部分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那么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本地特色,带领留守儿童参与一些简单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这样可以将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 小学教师合理地引导留守儿童完成德育活动,能够激发其探究欲望。部分留守儿童对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探索欲望较强,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教学环节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一些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设施,设计了多样化的德育训练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参与德育活动。但一些学校教学设施老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具体的活动,加强留守儿童的共情体验。留守儿童通过参与德育活动,能够加深对德育的认识,从而逐步形成相对理性的思维。 部分留守儿童综合素质较差,对道德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教师如果想让留守儿童更快地进入德育学习状态,就应积极挖掘与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德育活动内容,帮助留守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督促,特别是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合理疏导他们的厌学情绪,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微视频、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自爱等内容的意义。 (三)以爱教学,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的兴趣 在农村地区开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以爱教学,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保证以平等的姿态面对每一位学生,平时多鼓励他们。另外,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以真实的情感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仍有很多人关心、爱护着他们。通过氛围的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他们的性格,帮助他们建立起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人际关系 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农村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然后通过日常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与其做朋友,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削弱留守儿童的防备心理,使其自主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另外,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可利用家访、电话沟通等形式,向家长讲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便能够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切实感受到来自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 (五)以留守儿童为主,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系统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学校与教师应在建立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们玩耍,与他们沟通等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突发变故的家庭,学校可联合社会机构,制定有效的措施,帮助他們解决生活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及时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便他们能够在学校安心地学习。另外,学校或班级可定期举办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如带领孩子帮助孤寡老人等。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同时还可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与自理能力。 结语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品质教育,通过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及时沟通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解决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德福.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23. [2]徐军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育人功能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