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 |
范文 | 郑君辉 摘要: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小学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培养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展开细致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033 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充分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品德培养做好前期铺垫。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工作当中,由于部分学校忽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工作的时候所选择的教育方法不当。最终都会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效率低下。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现实情况展开探究。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从小学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来看,很多小学教师都认可,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刻意的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的确立,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就是有这一方面的意识,并不意味着这一方面的相关工作就能够迅速落实到位。就比如说有些小学班级在针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会把这样的任务完全交给思想品德教师。但是在学校进行课程时间安排的时候,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思想品德教师无法一人承担小学生道德引导的重要任务。[1]除此之外,有些小学在针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时候,会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比如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引导全校学生一起来进行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当中,对于小学生个体的约束能力是非常微弱的,所以对小学生道德观念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所发挥的有效性并不显著。第三,从教师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主要方式来看,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说教并不能够让小学生从情感方面认同某些道德观念或者是什么习惯,所以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落实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采用综合实践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进行无数次的理论指导,都不如让小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究,因此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就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学生到社会上进行一些义务劳动。比如可以领导小学生到敬老院当中,和老人在一起相处,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小学生提前排练好节目,然后到敬老院当中为老人进行文艺汇演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进行义务的街道清扫,和清洁工之间进行职位交换,体会清洁工的工作辛苦,从而培养小学生讲卫生、懂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教师一定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培养的工作总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而要引导学生去真正的认知,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带给学生怎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去养成良好的德行,并且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多元化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就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为小学生播放一些主题教育类的节目。如《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这些节目都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并且充分强调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节目的优势,带给小学生不一樣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氛围营造的方法,在班级当中定期评比出班级文明之星,通过班级文明之星的事迹宣传,在全班形成榜样示范效应。[2]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园当中设置各种各样的宣传栏,在这些宣传栏当中可以放置一些记录小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照片。比如某些小学生在花坛当中捡垃圾,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义务劳动等。通过这些真实记录的照片,能够让那些自觉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几率,从而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能够树立一定的榜样示范效应,引导其他小学生纠正自己的言行,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承担的教学任务。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如何采用实践类的活动来对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合理引导。如何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够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将这些工作践行到位,才能够真正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孟雅男.浅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视界2019.01. [2]王国强.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J].浙江教育科学2019.10.论文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