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
范文 | 赵大伟 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改善课程的实施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使得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作出了相应的变革,很多教师为建立高效的课堂运行机制,在教学时提问学生。本文将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结合相关经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提问行为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29 小学语文课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故需要引起师生的重视。而为进一步凸显语文独特的学科价值,也为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理应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时增加提问次数,为学生提供表明想法的机会。对此,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 1.用提问设置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实施提问行为,为正式授课做铺垫,让学生对即将要讲述的内容具备初步的认识。这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提前进入课堂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方说教师不妨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提问,即自己拥有提问的主动权,让学生按照提干的要求作答,让学生谨慎地对待知识。例如一年级上册的《秋天》一文,它以几种常见事物为对象,描写了秋日的景象。对此,教师不妨向学生提出“大雁在秋天往哪个方向飞”“大雁到哪里过冬”等问题,以增加学生的常识,也可让学生关注自然世界。同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即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历或根据主观判断来作答,给予了学生言论自由,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豪情万丈的文字描写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对此,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你们曾经见过瀑布吗”、“请你们在脑海中想象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这既可产生设置悬念的效果,又可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不仅如此,教师也不妨与学生进行交流,为抛砖引玉,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探讨,使得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问题。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顺利步入课堂,在学习文本时更得心应手。 2.创设提问的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提问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带有某种情绪化色彩、富有真实生活气息的客观场景,让学生的思绪自在地游走,与知识融为一体。这为教师的提问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切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摸索外在事物时产生感悟。比方说教师不妨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这会让学生认真、细腻地观察世界,静下心来感受事物的运动状态,发现之前从未有关注过的现象。例如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它主要描写了小草萌发、野花盛开、树叶吐芽、溪流叮咚作响的景象,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对此,为让学生进一步欣赏春天景色的美妙之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要求学生寻找春色,并藉此提问学生:“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大家告诉我校园里都有什么花”、“你最喜欢春天中的哪些事物”等,让学生有感而发。同时,教师也不妨为学生播放音乐,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这能够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引发学生的联想。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作者以秋雨为切入点,讲述了秋天是万物成熟、丰收的季节。对此,为让课堂充满诗意化色彩,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描写秋天景象的歌曲,像《远方的寂静》、《秋日私语》、《秋梦》等,并向学生提出:“秋天的天气怎么样”、“秋天都有什么收成”、“大家曾见到过枫叶飘落的精致吗”等问题,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心意,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向学生提问,这能够营造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得提问行为更振奋人心,让学生踊跃发言。比方说教师不妨开展小组问答活动,即把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这将会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与其他同学互动时开拓思维,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松鼠》,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包含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此,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根据原文向学生提问,例如“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征”、“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松鼠喜欢吃什么食物”、“松鼠一般在何处搭窝”等。看看哪个小组有最先举手的学生,就让谁来回答,待回答准确无误为止。在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回答情况作出评价,分别以答题结果的正确率、答题次数为基准,评选出表现最优异的两个小组,并授予他们“最佳风采奖”和“优秀奖”称号。这种方式增加了提问行为的趣味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创造理想的团队成绩而主动思考,從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采取必要的评价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必要的评价措施,让提问行为成为发现学生缺点的一面镜子,使得学生不断提升素质,改善学习方法,发挥提问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整个过程。首先要从内容层面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是否抓住了题目的要旨、答题思路是否清晰、输出的信息是否具有逻辑,等等。若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教师应当予以具体说明,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改正不足之处。其次,教师要从技巧层面出发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例如衡量学生吐字是否清晰、用词是否恰当等。同理,若学生在这些方面暴露出了缺陷,教师要及时纠正。同时,教师也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便是出现错误,也要端正态度。且教师要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尤其要格外重视后进生的感觉。当学生都认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教师要加大对后进生的表扬力度,并使用优美的言辞夸赞他们。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既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场所,也要让学生开动脑筋,使得思维一直保持活跃的状态。因此,教师理应在教学时设置提问环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力,为学生带来难忘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郑国民,王媛媛,吴欣歆,等.从数据角度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中国教师,2019(2). [2]徐瑞香.设疑拓思发问培新——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基础教育论坛,2019(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