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青少年研学教学策略
范文

    阳代军

    摘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加快了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等的跨界联合,但校内专职教师缺乏开发研学课程的经验和实施动力,校内教师即使参与往往也定位不清,缺乏课程意识,育人目标的实现变得问题重重。本文立足于青少年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研学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研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211

    引言:在景点分析诗文或讲解知识,无视现场景点的特质,无视学生的现场实践和体验,形式单一,内容偏狭,只是把“满堂灌”搬到了户外而已,难以达到将课堂学习引向生活化的目的。再次是唯活动倾向,几乎完全以学生活动、任务单为研学的全部内容,学生拿着任务单四处收集抄录展板上的“答案”,看似热闹,但类同于把考卷、引擎搜索放在景点进行而已,缺乏思维含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青少年研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和研学旅行的概念

    张华教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包括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意思维等,他指出核心素養就是个体解决复杂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能力。辛涛教授指出,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总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了核心素养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创新实践等。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教育界基本上都认为核心素养是能力与品质的融合体。

    形成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学生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有很多,本文认为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认真专注、吃苦耐劳、善于思考等)。

    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务院办公厅曾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研学旅行。事实上,研学旅行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带着弟子周游列国,领略风土人情,丰富知识阅历。抗日战争时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全国修学游活动。这些都是研学旅行的雏形。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研学旅行作为校本课程之一。事实证明,研学旅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一种集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学会主动进行探究,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学校教育是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发展的方向,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应重视研学旅行活动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学校必须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促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讲座,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研学旅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将研学旅行活动考核列入年终考核范围,科学设计考核的内容、形式和权重,使学生意识到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性。

    学校要对研学旅行活动精心设计,保证人力、物力支持,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深入理解研学活动的意义,从而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笔者认为,研学旅行强调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因而研学旅行应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所以,应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这样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增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了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只是电视、报纸。除了QQ群、微信群外,教师可通过抖音、公众号文章等方式,宣传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及意义,让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有了更多的认知,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其次,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事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一些研学项目的认同度和建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行设计。设计后的几种研学线路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研学结束后,还应对研学效果进行调查,倾听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内容及线路安排等做出及时调整。

    此外,如能让学生直接参与课程设计,是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提高的最好方式。这个方式海沧区某学校已进行尝试,教师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研学旅行攻略,包括住宿的选择、研学景点的选取、路线最优化安排等。学生成立活动小组,通过网络、马蜂窝App等渠道搜集资料,探究制定出研学线路。最后各组交流展示研学活动方案,师生评选出较优方案的5组,而这些脱颖而出的小组成员,就可以参与研学实践。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只是充当辅导员的角色,行程安排则由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笔者认为,此校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以旅行为载体的研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成长。因为是出省研学,要考虑经费、安全等综合因素,故参与研学实践的毕竟是少数学生。

    四、重视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时要不断完善设计,落实保障机制。一是争取政策保障,为了研学旅行的推广和优化,教育、交通等相关部门应针对学校研学旅行服务,出台必要的政策条例,使学校能依照规定规范地开展活动。二是加强机构保障,学校应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组织人员专项负责,保证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三是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应确定每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学生通过活动发展核心素养的情况。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写研学旅行日记、制作主题手抄报、举行研学旅行交流会等方式来落实。

    结论:我们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研学旅行活动的推广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今后,我校还要进一步探索改进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方式,开展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蒋洁婷.以历史研学为依托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研究实践[J].天津教育,2020(11):82-83.

    [2]邹毅弘.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20(16):18.

    [3]潘淑幼.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04):50-51.

    [4]周惜蓓.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学旅行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以“寻访‘老文化”之常州油灯博物馆研学旅行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10):20-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