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范文

    肖蕾

    摘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一直在沿用,预习-教授-阅读-总结-作业,这一固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艰难前行。本文就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问题实施根本性问题分析,着力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可以帮助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努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基础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429

    著名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道:“假如老师不能尽全力的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感情绪,学生学习的漠视态度将不会改变,没有感情的学习只会带来学习上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情绪的调动十分重要。老师应当努力的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情绪改变,引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好感度,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得以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一)忽略了配图的辅助作用

    所有教材中的配图不是盲目的课程设计,它是包含在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当中的。全部的文字教学必然带来学生知识内容学习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材配图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材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也十分的原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教材配图往往能形象化知识内容,将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配图表达出来,学生学习更容易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观察能力的逐渐提高。结合配图的教材内容学习,学习变得不再单一无味,教学效果自然明显提高。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不重视教材配图的作用,忽略配图辅导作用,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二)忽略了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

    基础教材内的资源包含了文字、配图、说明、实际案例列举、练习思考等,而基础教材外的资源就包含了很多,其中有老师自己动手查阅收集的热点问题、实例分析、焦点时政、重点练习题等。有关于基础教材内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就教材外的资源也很关键。对于偏远地区的初中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这个时候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内资源就为数不多,所以老师就更加注重教材外的资源学习。老师应当联系实际实施课程教学,参照实际案例,焦点时政为学生们良好的开展政治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材内的资源学习而忽视教材外资源学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严重错误,空谈教材内资源学习只会让基础教学工作变得无力,缺乏了外部资源参考,教学工作没有得到科学检验,基础教学成效较差。缺乏充分的教材内外资源结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严重凸显的问题之一。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关于当下这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系中学生学习行为特点,老师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一)结合教材与配图的合力进行教学

    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就更加突出了配图的说明作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全面的考虑教学计划安排,联系教材文字内容部分和配图学习,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深化知识理解。举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一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纯粹的阅读文字内容讲解根本不知道地球村讲的是怎样一种概念,知识的理解变得一头雾水,但是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思考教材中的配图“为孩子找水杯”,教材讲解内容的认识一下子明白过来。学生通过自己形象的思考得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很好的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记忆程度,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大大得到锻炼。此外还有,学生对于图画学习的兴趣完全超过了文字内容,重视配图教材资料学习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课程学习好感。所以,在真实的课程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当积极的联系课本内容与配图的互助关系,共同推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内容的组成包括了正文讲解、配图介绍、案例说明以及相关链接等内容。章节的正文部分重点使用陈述的方法介绍文章讲解内容,这也是本章节内容的核心;配图介绍部分则对正文文字内容加以辅助描绘,配图只做重点部分的概括描绘、结构描绘;案例说明则是指直接的进行案例列举,然后进行辅助讲解,当然案例的列举重点联系章节核心内容,实现对章节重点内容的分析论证;相关链接等则是给出章节内容的其他辅助查阅知道,让学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加深章节内容学习。如果老师单单重视正文内容的讲解,忽略辅助素材的必要描述,则辅助素材的有效作用便不得体现,学生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学生不完全明白知识的深层次含义,不懂得知识运用,学以不致用。举例如:“我国国家结构”一文课程讲解,结合相关链接的查阅得知查询到我国国家详细的国家结构图、国家机构体系、国家机构产生过程,国家结构关系图等等。如果没有相关链接的查阅,这些内容根本无从得知,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盲目。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联系文本内容与辅助素材的教学作用,结合实际出发的课程教学才能更加的行之有效。

    (二)课文内外知识紧密融合

    课本章节中的案例列举往往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教材外的生活案例、焦点议题更加真实可靠。但是在基础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出现了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工作安排,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成效。为此,老师要做到重视教材内容的中心作用,从教材根本出发,要求学生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联系教材外内容组织,让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学以致用。有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总是和社会焦点议题,时政热点相联系,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善于运用自身的知识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实现课本知识和社会问题的紧密联系。

    举例如:“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讲解中,引导学生对于法律的理性思考,“没有法律的中国社会会是怎样一种情势?”对于这样的栏目问题学生们都很活跃,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课堂学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开来,学生们思考议论这都有效的引导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所以老师在基础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教学资源,有计划性的设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当然也有部分老师未能正确认识课后习题的处理讲解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部分知识的学习掌握,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老师一旦没有重视相关内容的安排讲解,这些内容边搁置获取,可谓是学习上的一大损失。所以,老师应当时事的组织安排学生课后学习作答,这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深化理解十分有意义。此外老师还要检查学生的習题作业状况,方便查漏补缺。

    总之,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安排,重视教材文本内容与配图关系的结合,联系正文讲解和辅助素材的逻辑关系,把握课堂内外习题联系都十分重要。实现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指导目标老师应当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方法,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固有问题,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吴菊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