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范文

    王领小

    摘要: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大多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来对一些数学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等进行解決,更注重的是数学思维以及逻辑能力的锻炼,它不像基础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练习在初中数学中固然重要,但是初中数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技巧。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46

    引言:在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教学转变之中,教学内容困难度有所提升,教学模式有所改变。小学数学所学习的一些知识大多是一些基础的计算,比如说加减乘除、几何图形公式等,学习这些知识主要的手段是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此来达到能够熟练计算运用的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伴随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现有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探究合作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必然要求。为此,教师需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参考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问题加以思考,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使其积极投入至问题答案找寻中,将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探究学习模式转变,为今后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以“勾股定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将Flash课件应用至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三角形的作图等任务。学生经教师点拨后,自身数形结合意识逐步形成。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勾股定理应如何推理?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是什么?”教师借助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提出,可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调动,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问题的探讨。

    2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

    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社会经历、生活阅历缺乏,所以为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入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二者的结合,实现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共鸣,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对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加以了解,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展开数学知识探索活动,实现数学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推动数学思维的形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新体验。

    以“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农民叔叔种树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某农场原有108公顷林场,54公顷牧场,目前,要栽种一批果树,将一部分牧场改成林场,并使改造完成的牧场占林场面积的20%,现在同学们算一算,需要改为林场的牧场面积是多少?随后,学生便会以小组为单位对题意展开分析,将数学知识、生活问题二者结合,然后分别展开运算。此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存在哪些不同,并让学生探讨产生不同的原因。教师可借助生活情境的创建,推动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3重视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力

    在新课标的不断实施下,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困生在合作互助的探究中不断的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成绩。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潜力,数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断的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有关“等腰三角形”这一数学内容时,首先,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等腰三角形的证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定义和判定定理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学习小组设置探究性问题,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某一腰上画一条中线,这条中线把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cm和11cm两个部分,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学习小组通过展开激烈的讨论,求解出该题的正确答案,为学生后期深入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协作意识

    通常情况下,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对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首先,为了充分的发挥出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内容,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数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提高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利用表格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有关电视节目、体育活动、一年四季等喜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完成对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划“正”字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进行收集和整理,最后,引导学生采用画统计图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反映收集到的数据。学生通过参与这次组织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还有效的培养了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因此,关于这一策略的落实,一定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同时发展。要真正地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及时解决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形式化,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继华.例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26):86-87.

    [2]陈大捷.“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界,2020(38):28-29.

    [3]汉景林.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