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
范文 | 蒋大龙 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深化小学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在德育方面的功能,探讨德育渗透的策略,就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73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才学是德行的资本,而才学又需要德行来引领。由此可见,才学与德行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德行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起着主导作用,是才学得以发挥的前提。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整合就显得越发必要和重要。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情感体悟与深度思考,以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 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现状 (一)数学教材德育元素挖掘不足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德育元素,如课本每个章节后的练习题、例题等,都包含了学习观、唯物辩证、科学、爱国教育元素,但有的教师没有关注这些元素,也没有加以利用。另外,有的教师仅对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利用,没有挖掘隐性德育素材,主要是因为教师要关注数学的教学进度、效果、效率等教学目的,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主,很少关注德育。 (二)不符合小学生认知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逻辑能力、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无法充分了解某些德育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德育内容没有参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导致德育效果低下。 (三)学生习惯培养不足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是教师进行德育的基础,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行为和人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 数学教学比较单调和枯燥,要锻炼学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教学中的内容也大多为符号和数字,注意力非常容易被调动到数学问题的教学上,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无意中忽略了数学题中所包含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深度了解数学教材,并从中挖掘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德育素材,并及时将德育融入数学知识教学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包含了数学的历史、名人故事、数学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闻等,这些德育素材大多是以附录、问题、小栏目等形式出现在数学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能有效开拓学生的认知范围,也能让学生在其中接受常识教育。这些内容大多是进行爱国教育和德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我国数学历史中的名人以及这些名人对数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对我国在世界数学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有足够的认知,认同我国历史名人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课本中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介绍,介绍这些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以及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二)德育融入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一般都会充分考虑生活化教学,将小学生身边的事例、现象拿出来作为教学的素材,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德育也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德育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效果。例如,小学数学中,有关对称这个章节,教师为学生讲解对称的知识和概念,然后在課堂上展示风筝、脸谱、剪纸画等,让学生观察风筝、脸谱等物品对照对称的概念。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所凸显出的对称特征,能让学生深刻地记忆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解风筝、脸谱等物品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属性,普及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教师在讲解面积公式的课程中,可以先向学生普及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面积都是通过先测量后计算得到的,国土面积计算也不例外,凸显面积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篮球场面积进行测算,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边长,最终得到面积。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交、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行动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接受德育。 (三)德育融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德育融入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不仅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基于习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德育融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的学习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因为比较懒惰,面对问题习惯性等待解决方法,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不能一直在被动中等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感受获得感,培养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种习惯的养成能够促成学生独立思考,也能让学生养成勇敢面对一切的优良品质。其次,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学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所有的理论、公式、法则都有严谨规定,所有的数字和符号等也有严格的规定,同时数学的表达也要求严谨、完整。在培养学生严谨数学态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真地对待数学问题,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做事有条理,认真、负责的态度。最后,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而分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和表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合作解决问题,也会在合作中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品质。 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也不是单纯的点、线、面的连接。其实数学是一幅内容生动的图画,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从数学学科内容出发,找到德育渗透的“切人点”,实现数学教学内容和德育的最佳融合,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应忠明.基于学科德育的小学数学例谈[J].名师在线,2020(19):35—36. [2]李小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J].学周刊。2020(21):25—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