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究
范文

    马迪

    摘要: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够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及身心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对学生视野的开拓、阅读能力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80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从阅读内容、环境、方法指导等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励中学生的阅读活动。目前,部分中学教师开始以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主体,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改革试验。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的教研成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1.整本书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识记”与“理解”,感知文本在结构、表达、情感等方面的特点,促使学生的思维直接聚焦于所读文本,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和鉴赏、评析能力,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阅读、探寻的状态,能够使课内与课外形成连贯互通的有机整体,推进课堂与生活之间壁垒的凿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持续性阅读的态度,提升其文化素养。围绕着文本,以“1+n”本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经典阅读拓展开去,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揣摩、思考、论辩,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真切而又带有陌生化的阅读体验,逐步为终身化阅读打牢基础。

    2.整本书阅读能引领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

    整本书阅读能够从多方面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语文教师思维的震荡和调整,有助于冲击传统固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体验和理解。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出发,不断增强文本解读的深度,把握作品各方面的内在关联,咀嚼品味文章的“紧要处”,从细微的字词句段入手精读细析,如语言、情感、审美和文化等。由此可见,对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研究立足于当前新课程理念,接轨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三、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路径

    二、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方法指导”

    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是养成阅读习惯的理想场所,阅读环境是刺激学生阅读活动的土壤。一方面,为了解决“没有时间读”“没有兴趣读”“没有动力坚持读”等问题,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搭建轻松的阅读平台,营造“你读、我读、大家读”的共读氛围。为了解决“读不懂、不会读、效率低”的问题,在导读课、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应将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或展示的方式推荐经典,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师生彼此打开心门,减轻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和畏惧困境的消极心理。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认知水平不够、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应通过导读课,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介绍经典著作。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促使学生学会读书、读得懂书,并成为他们继续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性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15分钟的阅读,课后少留机械性作业;师生一学期共读六本书,每月共读一本书,从而达到“少做题、多读书”的目的。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诸如精读、泛读、通读、再读等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名人的读书经验,如华罗庚的“厚薄”法、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等。另外,为了促使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摘录法、简评法,动态评价书中的某一章节、人物、事件等。采取圈点勾画法、思维导图法,边读书边做标记,读完之后通过梳理、归纳内容,展现出重点内容,从而刺激学生再阅读的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实践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增强“任务驱动”,刺激学生阅读动机

    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强“任务驅动”的方式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刺激学生阅读动机,解决“没兴趣、没信心、浅阅读”等问题。一方面,应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接近现代文化艺术,创设一些贴近现实、轻松愉悦的情境,刺激学生阅读动机。

    3.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材内容学习质量

    学习教材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以整本书阅读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首先,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视听习惯,结合时代特点,通过运用经典影视作品引入、表演活动设计、专题探讨等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效果。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中,为了消除语言隔阂、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引入经典影视作品,通过甄别和选择,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情节发展脉络,化解经典阅读危机。《红楼梦》中诗词所占比重较大,原著多达120回,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全书梗概,在导读过程中,可穿插播放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相关章回的内容,使学生的“图感”转化为“语感”。而且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中,通过结合课程关键知识点进行观影问答,既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直观、形象的认识,又有效地避免了教材摘录文本内容不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事件之一,使学生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能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有序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高中语文大力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特征,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健勇.教读自读,内外融合——《追风筝的人》整本书阅读实践指导[J].语文建设,2018(02):19-23.

    [2]侯国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的命题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1):54-55.

    [3]欧运波.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11):99-1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