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范文

    黎清严

    摘要:深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模式,其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想法。通过进行深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经验和见识。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阅读;认知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21

    引言

    深度阅读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精要点拨的方式深化理解,同时要通过课堂展示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刻认知。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小学生对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其认知能力以具象认知为主,深度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利用起来,把文字转换成更为具象的表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清楚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也不知道被毁的圆明园曾经是我国园林造诣的巅峰。让学生直接接触文章,学生能够浅浅地复述文章描写的事情,却无法有更深入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收集圆明园相关的图片和历史背景,先为学生讲述圆明园建造的历史朝代、被毁的原因以及艺术价值,让他们观看图片及视频,对圆明园的具体形象有一定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进行到文章学习中。如此一来,学生阅读会更加专注,也更能够产生共情,为圆明园被毁感到惋惜,感叹我国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才能抵御他们的侵略,才能保证国家文化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学生能够读到家国情怀,能读到历史朝代,还能感知到唏嘘、遗憾的情绪,这便是深度阅读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二、将深度阅读与生活化相关联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深度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利用生活经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明白个体阅读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想法。若用同样的阅读标准去评价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则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等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再展开生活化教学。

    其次,生活体验是增强学生阅读感受的良好方式,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大灾难前亲情的伟大,父子亲情也能够感染到每一个读者。由此教师就可以延伸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回想与父亲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学生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忆,与文章中描述的亲情产生共情,体会到亲情的难能可贵。最后,通过生活化阅读,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阅读完文章的内容后,受到作者的启示,形成自己的观念与想法,保持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深度阅读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深度阅读需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实施,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愿意积极进行阅读探索,对文章进行全面思考。学生在深度阅读后,会把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阅读成为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三、设计问题启迪思维,鼓励主动探究

    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深入分析中加工文本材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探究方向的明灯,它指点着学生探究内容,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学生会在问题的指导下主动阅读,提炼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在加工和处理中形成对问题的客观认识。为了找到问题答案,学生会仔细咀嚼字词含义,体会句子情感,在分析中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思想主旨和言外之意。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象?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仔细阅读文本,寻找有效语言,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内容。仔细阅读中,学生会看到文章主要描写了潮来前江面宽阔、平静,笼罩着薄雾;潮来时有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出現白线,白线拉长、变粗等现象;潮过后,漫天卷地,过了好久才平静的天下奇观,所以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学生展示了阅读主体的地位,体现了主人翁的精神,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化认识和理解。

    四、精要点拨深入分析,形成深刻理解

    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深度都是有限的,难免会在阅读中遇到困惑和不接。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点拨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上一层楼。教师要围绕着阅读文章的精要部分和难点进行点拨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找到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教师的点拨应建立在学生自主理解和合作讨论之后,结合学生的反馈来帮助学生答疑,针对学生的困惑来解释,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讲述的三件事情,从时间、地点和人物上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教师的点拨会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明确了阅读的重难点和阅读的方法会提高阅读的准确程度,体会到文字语言的魅力,更好地对文本进行鉴赏和理解。

    结语

    总之,深度阅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阅读书籍和文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经验和见识,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使其语言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阅读影响着学生情感、价值观与思想品德的塑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安凡霞.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漫谈[J].学周刊,2020(28):89—90.

    [2]何秀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9(6):89-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8:41